GC4WP/common

[LOG]猛犸分享――好中文第一期往事

ZoomQuiet opened this issue · 1 comments

背景

~ 阐述 记录/问题/事件/... 发生的背景

171116 二师兄 小鹅通 课前分享

现场 无双 学员同步 记要

分析

~ 先给出自己的态度以及尝试

大妈整体嗯哼为 Issue 公开给后来学员

@GC4WP/4all

记录

~ 原始文案收集

我是猛犸。写作十年。最近几年越来越觉得写的东西达不到自己的满意。
2009年与王佩老师认识,后来发现我们在一个群里。
2013开始更简书。2016年末,再次看到王老师在简书开课。就加入了第一期好中文。
2017一整年过去了,我觉得比我之前预想的大的多。
学习到了写出好中文的方法,更重要的有了“作家之耳”改变了我的阅读方式
另外一个,形成了一个活跃的社区,具有好风格。希望以后能继续保持。
今天分享三个故事。第一期的真人真事。试着说明一切道理。
中间还穿插课程的技术和工具。算是课程的预习。
第一个故事。
招生的文章说了要学什么。从圣经,共宣中找到好中文的源头,看到一个时代的好中文应该什么样子。对我来说很新鲜,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外。
我之前都没有看过这两个。最初有天生的反感。作为以洗脑为目的的文本,能少接触就少接触。
有个同学说,不能受宗教的污染。读圣经和接受某宗教是没有关系的。
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觉,成年人应该能分清我们应该吸收什么养分。人们在脑中有特定机制。后来他对共宣发表了下意见,也没做作业。
不知道这位同学后来怎样了。如果你有了预设的观点,接下来需要很大气力去清空,接受新观点。关于失败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
与失败也有关。
如果你知道失败怎么造成了,避开这些路径就可以了。
所有打游戏的过程都是在追逐失败的过程。无限模式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等。但是日常生活却想办法尽可能避免失败。
很难放松自在。
一期中有几次小组活动。每次要求大家一起完成一份作业,和合。又一次我和大妈一组,他很快建立了一套程序员的体系。我们可以异步沟通,改进。
第二次拆散之后我自己和其他同学又组队了。这次没有用这种方式,而是相对更自由的方式。
第三次我干脆没有主动提出啥要求。我想大家在混乱中制造秩序,结果快交作业时也没拿出来作业。大家在交作业当天晚上有了一次对话,决定交哪个版本。没有任何一个版本是通过所有人通过的。大家都是在看自己的版本。一次失败的和合。所以我们提出不交作业了。大家都反对。我说我们的目的不是交作业,而是联系沟通和合。交作业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忽略了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后来没有交。每个人写了一份和合失败的回顾。成功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比较困难的是遇到失败,意识到了失败找出原因并避免他,这是在课程中学到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像游戏中,不断失败不断吸收经验。
一个游戏简单到从头到尾,就没有乐趣了。
在这个故事中,第一,我们小组作业失败了。第二,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充分沟通,每个人站在自己观点没有想其他人的观点,每件事的预设角度都是不一样。
别人所想的这件事情和我们想的一样――知识的诅咒。知情咒。就是我们自己知道,就以为别人也和我们一样知道。
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想让别人和自己知道的一样,需要大量的沟通。
小组作业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沟通远远不足,我们更愿意把自己想法强加别人身上,更乐于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是在好中文的学习中会遇到的大考验。
幸好我们最后一次的失败很难忘,也变成了小组作业的回顾,现在还在简书上。
――这是第二个故事说的是我么应该如何看待失败,沟通,如何避免在沟通中以及写作中能遇到的最大的障碍。知情咒。
第三个故事。
在一个充分沟通的大群中,如何升起智慧的火花。318人,到最后有300人左右。
王佩老师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了每天下午一小时沟通。群里像现在一样,每天有好多主题,爬楼辛苦又好玩。
坏习惯是早上起床先爬楼。因为过去我一直良好的习惯,先完成当天的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加入好中文之后这个习惯不见了。但我没有伤心难过,在好中文群里得到的更多。
比方说,我知道了程序员和作家视角的不同。双方如何看待对方的工作,看到同一段文字,不同的理解角度和品位。
程序员们已经开发出了很多好工具帮助写作者提高效率,但是大部分写作者没意识到。
过去的300多天群里讨论了很多话题。
从技术角度,谈到markdown,github,甚至使用什么编辑器,代码编辑器等。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谈到了非常多的书。如果每本都买下来书架是不够用的。
随时冒出智慧火花。一个人在房间里做创造性工作会很困难,但一群人在一起,每个人都可能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提出进一步的想法, 就有可能改变别人生活。
大妈说的对,王小波自己开发了输入法和编辑器。
罗伯特议事规则?微信群不适合这么用。提出提案,最终做出决议的过程。群里思维是发散的,更有可能使用不模式来沟通。
主妇模式,来自于一个短篇小说,一个航天工程师回家不开心,老婆问他为啥。工程师说我们把宇航员送到冥王星上去了,沟通不方便,好几个小时才一句。老婆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大家两边不停的说话,有价值的再细问。工程师恍然大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办法呢,老婆说主妇聊天都这样。在分组的小群中使用会更好。在大群会感觉有些人跟不上趟。不是太了解之前聊了什么。
比如大家在群里看大妈的发言,用#开头来说明发言的主题,接下来会引用之前某人的发言,然后针对这个发言给出自己的意见一大串。
#是为了搜索,只要大致记得你的关键词,只要搜索下,就知道之前大概发生了什么事情,引用是为了告诉大家上下文,答复时尽可能一次把所有观点,论点论据都说完整。所以微信群里不鼓励一段一段往外蹦,尽可能一句话,一段话,把要表达的观点全部表达完整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好中文一期大群当中形成的行为规范。至于像 markdown和Github,
后来还尝试在GitHub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等等,都是自然衍生出来的东西。
对于一期的群,我们把这些当做对别人有帮助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观点贴出来的工具。
有人说跟不上,不知道哪些有价值。慢慢习惯,善用搜索工具。
你想了解什么,之前基本都有人讨论过。
不是每个人每天都有时间刷群。但可以在上来的时候针对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讨论。
我们也听过很多学员提议,要不要分群,聊天群和上课群。分群可以但是王佩老师不会去讲课的。所以300多人一直在里边聊天。
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无法控制,每天接受信息来源非常多,信息量相当于十四十五世纪一个人一辈子接收到的信息量。在此环境中如何使用他们,我们如何避免副作用,在其中最有效地提取出最有用的东西是每个人面临的挑战。
我赞同大妈的看法,已经有海量信息了,我们需要把这些东西转变成自己能用的方法,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样找到他们,知道如何拿来应用。
2017整年里,很多朋友从复杂的信息流中快速筛选过滤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好中文里能够获得的另外的技能。

之后有半个故事。
――如何用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写作工作效率。
我们经历过多次讨论,最显而易见的方法,买买买。
以下推荐设备
写作的标准方面,markdown
写作协作时:Github
写作工具;方格大开A4本,差不多大小。
电脑:苹果系,Mac book,Mac book pro ,不推荐 air
阅读:kindle ,选择kw或者kv
以上用起来最舒服最有效提高效率。
今年再经过半年还会列出更长清单。每次学习都会学习到新东西。不保存就会消失
大妈昨晚开了新仓库,第二期大家一起努力把自己所想所感所得,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整理起来开放更多的下一期的朋友。这样大家也可以更快的学习。
答疑:
关于好中文的梗。关爱瓜瓜人人有责,瓜瓜是谁?他是一期二期的同学,刘西楚。因为有次大家把他改成了刘西瓜,冬瓜,南瓜,瓜瓜。
就像大妈的真实id也不是大妈但是大家都喜欢就保留了。
网课流失率高?一期5%的人员流失,不高。但是第一期有相当多的人没完成课程要求。作业有30多次,应该大概有9000篇左右,但是简书专题和其他各类衍生专题中,至于900篇左右,10%,就mooc统计显示,只有4%的人完成了所有课程。如果使参与者在开始就完成几次作业的话,后面完成的可能性就会更高。好中文的数据已经不错了。流失的原因:1.第一个故事中讲的。很多人抱着已有的观点。2.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脑力。想上好这个课,一周需要10小时。一犯懒就放弃掉,一次放弃很容易,每次放弃会让后面的放弃更容易。3.跟不上课,或者对群里某些同学有意见等。
过会我会把大妈在讨论区的发言转发过去。
谢谢大家。课程结束。
――――――――

来自大妈:\u2028所以, 失败也可以当成转进从中挖掘出成功点....
这实在太和谐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所以, 俺一直有曰 AKA:
All Know All 原则
是任何规模社区的基础原则
否则, 无人有归宿感, 原意投入
沟通需要代价...
沟通是**的基础
**是妥协的艺术
这本身是超纲知识
我国从来没有嗯哼的
所以, 使用包含了这些协同精神的平台/工具...通过具体的操作后...
自然浸入思维也
――――――――――
来自大妈:\u2028# 主妇模式
群讨论早已建议过每次 140 字以上,格式:
线索标签\u2028是否同意\u2028理由\u2028分析\u2028建议\u2028其它补充

发言顺序:

无视顺序,大家尽可能提高单位发言的容量,

  • 这样 同时输入和输出 形成线索并行的现象,
  • 因为:
  • 读取文字比输入要快一个量级,
  • 反而可以确保流畅...

PS:(这也是星际沟通通过尽可能占满带宽的技巧)

  • 避免 thread 混乱:
  • 使用统一的 #线索标签
  • 尽力每次发言针对一个论点完备的阐述和回应
  • 以便其它人在针对性回复时,有唯一的 #线索标签 可以代表线索
  • 也方便提取记要时,可以分议题选择

所以,辛苦的不是俺, 是所有人
每天1000+的发言有多少是无意义的情绪,或是单表情符号的?
何苦呢?
发言快并不代表有力...
认真的怼所有问题,进步的才快呢
这可能就是慢慢来比较快的又一种表现

变更

~ 记录合并学员建议/增补的主要变动信息

  • 171117 ZQ init.
  • ... 使用日期 作者 记要 <-- 这种行格式来嗯哼
 .
  .
...

参考: 禁止事项清单

ARCHIVED be wiki ;-) 归档/收录/提交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