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fe/Think

《重新理解创业》总结

Opened this issue · 0 comments

这是一本可以头追到尾的书,如果你有一整段时间。

看书的目的

  • 并非想创业,但是可以像创业者那样思考问题,去理解创业者的行为。
  • 同时也陪伴公司走过一段路程,会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东西,应该特别有意思。
  • 同时也可以解答一些疑惑和坚信一些做法。

书名: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

这个‘途中思考’非常有意思途中思考或者说复盘非常有意义,这应该都没有意见。
但是找到时间去思考并不是容易的事,人们喜欢忙碌起来,不太愿意去面对过去,去面对可能的错误。是这么么?
停下来思考也不是他们重要的事情。是这样么?

雷军推荐序提到

  • 专注、专注再专注。

提到了两遍

  • 广结善缘,**是人齐社会
  • 空杯心态
  • 从看到努力做到看穿。

可以换个增长里说的词 洞察

  • 最好的管理者是自我管理者,这样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实践,去管理
  • 真正的聪明是厚道。能为他们着想,才能收获信任和汇报,才是人生大智慧

李开复推荐序提到

  • 非常认同:公司战略和产品放心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与环境的碰撞中不断调整。

要理解这个现状,调整自己心态
想到**新说唱海选环节张震岳说了一句话:成就大事,除了你们的努力,除了老天给你们的天赋,你们还要有更多的耐心,一定要有耐心,去往前看。做SaaS要更有耐心。

前言

前言很精彩

  • 那时,我大概不到30岁,去了长江商学院学习。上学虽然没有解决选择难题,也不能消除焦虑,但能看到新的世界。

30岁了还在追求改变

  • 我坐在院子里,盯着一篇落叶,从它开始飘下来到真正落到地上,大概有一分钟的时间,我就一直盯着。设想一下,这是一种多么无聊的心情。 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在也不要这样的日子了,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时间表,不能再无限制的想下去,因为人不可能等到一件完美的事情出现再去做,更需要作出一个决定。于是我开始做减法,把不想做的、不能做的,一项项划掉,我要在想干、能干和可干直接选择一件有交集的事情。

1 马上行动,2 做减法

  • 突然有一天我开悟了,觉得自己接受了失败,我一下子明白,想要重新创业,首先要从学习失败开始。
  • 我即不满足于自己过往创业经验中的认知,也不迷信权威,不是感觉找书看创业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从自我的经历中进行一个很深度的内向的自我反思,试图走出20多年创业认知的局限,然后形成自我的充分思考,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起源。

复盘,独立思考

  • “唯成功之上、厌恶失败”的环境让我们变的怎么样了。它让我们放弃了独立思考,放弃了真正的创新和探索,只敢去追求成绩,没多少人敢尝试,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了就会被别人看不起,然后陷入自我否定、内心无比焦虑的状态。没过创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失败的宽容。这种宽容,不仅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创新,反而鼓励了创业者尝试和冒险,极大激发了创新。

也是离开了毕业进来的那个团队才明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无知。也是那个时候明白《三原则》,从此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从失败中学习,非常有意义。

第一章 重新理解战略

  • 甄别需求的真伪
    第一个标准是强烈,就是用户愿不愿意为这个需求付费,愿意付多少钱。
    第二个标准是普遍,就是有足够多的人存在这方面的需求。
    第三个标准是频繁,需求本身应该是一个高频需求。
  • 完美的宏大和简陋的快捷
    完美当然好,但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什么都想做。其实,我们是给自己制造了很多问题,而且都是些伪问题,反倒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前置任务,搞得整个公司上下都特别忙。
    市场变化太快,真正的战略是跑出来的,只有先跑起来才可能知道你的战略是什么,然后不断迭代。
    如果一件事情复杂到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完成,就说明这件事情的可复制性和执行力都很差。
    DD执行力强只是表面,背后一定是战略对了。
    一个好战略, 一定不是听起来特别宏伟、前景特别远大、却让团队无从下手;一个好战略,一定是好理解且容易执行的战略。
  • 战略的维度
    第一,忽略小数点以后的努力,没有根本解决战略问题。
    第二,学会最减法。一个时期只能有一项关键任务。> 快速相应需求(产品、和其他部门)
    真正的战略思考是极难的,千万不要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一个创业者是不是勤奋,是不是晚上12点还在加班,这些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事情对了,战略找对了,后面的事情也就对了。
    第三,警惕平面拼图战略。
    找到一个好战略不容易,因此公司战略要清晰。很多公司在战略上很克制。
    苹果是卓越战略能力的代表。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 战略思考要摆脱战斗模式
    会遇到竞争问题。最好摆脱局部竞争思维的影响,从而去关注长期的用户价值。要尽可能做生维的战略思考。

第二章 重新理解竞争

  • 先行者姿态
    最典型错误是战略性假设对手不行,容易看到对手的弱点。
    不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先行者,更不要不屑于跟追随者竞争
  • 成功带来认知局限
    成功反而会带来局限,成功经验带来的认知到下次实践的时候,不一定是对的
  • 竞争是生死问题
    竞争面前不要算小账,要算大账。在生死面前,一时的得与失又算的了什么
  • 真正的竞争来之另一个维度

传统财务、进销存、ERP。库盒和外卖和下午茶。

  • 创新窒息
    快速创新,调整战略。关注创新能力而不是创新成果,成果对手追的速度很快。
  • 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
    包括资源竞争,人才竞争。
  • 竞争的核心问题
    一个时期只能有一项关键任务,不能有多项。有则说明没有思考清楚问题的本质。毕竟资源就这么点,在关键任务之外做其他事情都是浪费资源。
    关键任务清楚了,公司上下能达成共识,全力放在一项事情上

第三章 重新理解品牌

看不懂

第四章 重新理解流量

看不懂

第五章 重新理解钱

看不太懂

  • 关于钱的四点反思
    第一,在别人看好你的时候尽量多融资;第二,不以估值轮融资;第三,多融少花;第四,不要被它操控。
    大家常常觉得估值低会吃亏,其实只要业务做好,你想怎么样都是可以的。估值没有多大意义,可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估值就像一个心魔,总是不由自主被它控制着。
  • 选择投资人:不博弈,双赢
  • 退出和套现
    首先要信息透明,其次先人后己,最后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
    当你正诚沟通的时候,基本没有不行的事。

第六章 重新理解领导力

领导力不是有多少人听你的指令,也不是你能命令多少人,而是你对别人的“激发”有多大

  • 勇敢做自己
    不需要去模仿谁,不需要去学习谁,不同性格特质的人,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领导力。要做自己,尽可能全然地做真正的自己。
  • 你只能领到你喜欢的人
    非你能领到爱你的人。
    只能领导我们爱的人,而爱人的能力、爱人的范围决定了我们领导力的边界。
    去搭建你真正喜欢的团队。
    有的时候会跟同事们在一起,但我觉得那只是团队建设的需要,并没有真正享受那个过程。
  • 寻找与你最相匹配的领域
    找到适合的、跟自己特质想匹配的事情,这样领导力才有发挥的空间

适合、特质匹配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七章 领导者的自我成长

不要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 最好的成长方式是从失败中学习。

  • 归功于外,归因于己
    人不愿意看到自己不好的东西,只有足够痛的时候,才会愿意停下来看看自己。所以面对失败,从痛苦中学些,这将对你大有裨益。
  • 领导者要成长就要复盘
    所谓公司政治就是,你说我不好,我说你不好,我跟他一排,你跟他一排;一起工作,就会说两个能和和气气、互补拆台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同事之间进水不犯河水,本质上就是没有战斗力的体现,必然会一冲就跨。
  • 学会示弱
    人的天性都是好为人师。有个潜在好处是,示弱后,不仅让更多新的知识进来,当你禅开心废掉时候,还会有更多人愿意帮助你。
  • 学会向别人求助
    很多时候,创业的过程都是被别人抬上去的,不是你真的有多强,而是因为别人这儿抬你以下,那儿抬你一下,可能就上去了。
    你示弱,学会向别人求助,其实会有很多人愿意把你绑架起来,因为强者的天性就是愿意帮忙。
  • 避免怕输的心态
    投资跟打牌一样,靠什么赢?只有相信巨大的不确定性,你才会赢。

第八章 如何打造一个团队

  • 长心:寻找志趣相投的合伙人
    在文化内核上,可能并没有磨合得很好。正是因为在文化上不能形成强认同感,即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所以YD在后续很多关键问题的决策上,实际上我们是跟不上的,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主张。
  • 搭骨架:寻找信任你的初创员工
    事实上,只要你的团队没有发展到一二百人的夹断,就没有所谓的“长肉”。在这个时期,你对牛人是没有吸引力的。虽然你自认不错,但是真正投入到整个人才市场中你就会发现,和你有同样竞争力的公司多得是。真正的人牛,不见得会把你当做优选。有人愿意和你做,那是人家相信你,已经很不错了。
  • 长肉:学会留住牛人
    受益。无论你的事业有多伟大,都不应该要求人才降薪加入,该给人家多少钱就给人家多少钱,而不应该以“创业公司钱少”作为理由。
    钱越少,就越应该把钱给适合的人,让他做更多的事。没有人理所当然的陪创业者吃苦奋斗。
    态度。对于被招的人来说,一家公司的老板或者与他对接的人是否让他觉得交谈甚欢,对他是否愿意加入公司的决定至少会起到50%的作用。人的感染力可以让他把公司靠不靠谱排在次要位置。
    帮助人才尽快适应公司。人才从接触到引进到发挥价值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公司不注重这个阶段,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做事上。
    把人才招入公司,再给他们一个丛林环境适应生存,其实是资本过度造成的资源浪费,结局不会太好。 反之应该用充分的精力帮助人才在组织中获得成功,而不是挑剔他们:你们拿了我这么高的薪资,理所当然地就应该表现优秀。如果是这样,新人在公司的存活率会很低。

反思之前招的高级坑,哎。

  • 集体面试:缓解团队更迭带来的矛盾
    最理想的情况是怎么样呢?团队在前进的过程中,新人不断加入,“老人”努力帮助新人融合,发挥其作用,同时让“老人”在公司找到合适的位置,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过不去这个坎儿,一个企业就很难成长起来,甚至会死在“人”的问题上。
    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招人不是老板和HR的事情,而是公司所有人共同的责任。
  • 复盘:团队整合的核心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不断完成团队整合、不断增加互相认同的过程。在工作中,员工会把很多想法堆积在心里,默默的忍受。堵点一多,组织局变得不通畅。
    复盘最大的问题是,沟通时大家都不好意思去触碰最核心的问题。
    一个新人,抱着对职场光有的戒心来到一个新环境,却发现这个职场有着意外的真实和友好,他就会很高兴。

真实和友好,真实和友好,真实和友好。

第九章 重新理解企业成长

看不懂

第十章 如何应对低估

看不懂,冷暖自知

  • 低估时期常见的三种做法
    第一,冬眠论,企业裁员,减少收入;第二,因为“伟大”,所以“很慢”;第三,出现瓶颈后,想凭借着差异化的小众产品继续求存。
  • 低谷时期的三条建议
    首先,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和困难,就忘记提高公司价值的根本使命。其次,不要自我“催眠”,不要觉得自己做的是太伟大,也不要觉得做的事太多太难,就可以“慢”。最后,必须要有勇气选择最大的市场,而不是做一个所谓“小而美”的产品。

第十一章 突破瓶颈

  • 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要全盘否定过去
    瓶颈是一个必然会精力的状态,不需要为此焦虑。 不要指望那么快突破,瓶颈就是一个漫长的隧道。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全部的过去,说过去哪儿做错了,哪儿做的不对,其实并不是,可能就是时机不对。
    等待时机成熟。
  • 战略摸索期应该如何调整
    在这个时候,团队往往自己搞不定,会指望CEO成为大神。但CEO也是普通人。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应该大家一起来探索。
    寻找成功的过程,没有标准的答案,坚持做下去就好。

有提到爱回收突破的瓶颈是“以旧换新”,what ? 看不懂,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东西啊。

  • 找到创业的初心
    所以在瓶颈期的时候,必须一点点地积累具体的进步,才会让整个团队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只是这个时候目标一定要小,要学会享受“小”。

第十二章 重新理解未来

看不懂

结语

  • 角色转变:从创业者到投资人
    首先要归零心态。作为一个有过创业经验的人,也许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作为投资人,不仅仅是要看到问题,更重要的是看到机会。
    要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投资判断认知框架。
  • 做小,做少,做慢
  • 勤奋可能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 在否定中继续前行

后记

对于这本书,我希望坚持真诚的态度,思考什么就写下什么,写下的文字一定是自己相信的。努力还原最初的简单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