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nhua/Blog

閩南語拼音方案

Opened this issue · 0 comments

閩語拼音方案種種

名稱 簡稱 特征 發佈情況
白话字 POL 白话字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拉丁化方案,因此广泛流通于全球各地的闽南语流通地区。 17世紀文獻中,如英國人與鄭氏王朝通商的商館紀錄中,便存在以羅馬字母拼寫閩南語語音的「白話字」雛型。1850年,教會正式推行白話文。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TLPA 內含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臺灣客家語音標系統、臺灣原住民語音標系統等三套系統。 台灣語文學會於1991年期間針對臺灣語言所制定的音標系統。
台灣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TL 与白话字的相容性良好,可以视为白话字的增补或发展上的分支。在**,使用白话字的社群有较高的意愿使用台罗拼音,同时,在官方地位方面台罗拼音方案取代了TLPA。 2006年10月14日,台灣教育部正式發佈。
台語通用拼音方案 DT 與漢語拼音相容。目的在於統一華語、客語和閩語的拼音系統。 暫無相關資訊
闽南方言拼音方案 BP 與漢語拼音相容,并參考《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基於廈門口音。 另称“《普闽典》方案”来自于1982年10月厦门大学主编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一书。

臺羅系統和通用拼音之爭

臺羅系統和通用拼音最大的爭執在於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濁音符號 b, d , g 要標示濁音,還是不送氣清音的問題。這個爭執,如果要考慮音標符號的普遍性,就變成可以討論的問題。 世界上沒有濁音的語言不多,世界上沒有濁音卻有送氣音的語言很少,華語正好是這種罕見的語言。世界上大部分的語言都是清濁音二元對立,華語沒有濁音卻有送氣音,一樣是二元對立,因此漢語拼音就把濁音符號 b, d, g 用來標示不送氣清音,而把清音符號用來標示送氣清音,這在中國本位立場雖然可行,卻違背了世界通用拼音的習慣。在中國境內,不但是北京話,即連其他有濁音的漢語也都遵從這個系統而修補,但這種系統只能在中國通行,可以說是中國通用拼音系統(簡稱C系統),和世界通用的拼音系統(簡稱W系統)是不相容的。這一點從下表即可了解。

— 引自《臺語拼音論戰簡史》

在台通拼音方案中,任一音节若用某个在台罗拼音已经采用的拼写法,则此音节在台通拼音中之拼写法亦相同、或有一等式符号与之对应。意即台通拼音与台罗拼音在拼音的结构上具有完全的相容性。

— 引自《臺語通用拼音-維基百科》

台灣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閩南語的音節結構

閩南語是漢語的一種,因此音節結構也一樣可以區分為五個音位成分:聲母、韻頭(介音)、韻腹、韻尾、聲調。韻頭、韻腹、韻尾又合稱為韻母。閩南語有變調,而台羅方案和白話字一樣,都只標示本調,且採用變音符號來標示聲調,稱為調號或調符。

聲母

台灣閩南語的聲母有十八個音位,其中「零聲母」並非沒有聲母,而是喉塞音,漢字是TLPA方案所建議的,除了「毛、耐、雅」之外,大多為傳統十五音。零聲母「英」不標。

台灣閩南語的塞音及塞擦音,分成了清送氣音、清不送氣音、鼻濁音三重對立。這也是通用拼音與臺羅拼音爭論的源頭。

韻母

聲調

閩語有八音,普通腔沒有第六音(陽上音)。

傳統調類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台羅 a á à ah â ǎ ā a̍h
例字
IPA調符(以高雄腔為主) ˦˦ ˥˧ ˨˩ ˧˨ ˨˦ ˧˧(鹿港腔 ˧˧ ˦

其脫胎自 IPA 中聲調,并合二調符為一符,基本符合聲調的走向。第四調和第八調另加 hk 表示入音。

調號標識

當一個音節有多個字母時,調號應該標示在響度(sonority)最大的字母上面(通常在韻腹)。由規則可以判定確切的字母:

  1. 響度優先順序: a > oo > e = o > i = u〈低元音 > 高元音 > 無擦通音 > 擦音 > 塞音〉
  2. iu 及 ui ,調號都標在後一個字母,因為前一個字母是介音。
  3. m 作韻腹時標於 m 上。
  4. 雙字母 oo 及 ng,標於前一個字母。
  5. 三字母 ere,標於最後的 e。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