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4WP/S07E15gDAMA

[TUV]进行和合

Closed this issue · 13 comments

背景

全新的小组,全新的工具/界面/从业,,,
如何不崩溃?

分析

  • AKA ~ All Know All 原则
  • 所有人知道所有 之时,以相同的节奏,共同怼文字
    • 才能进入当年 和合本 小组的状态哪

参考:

进展

  • d1: 组队,配置环境,学习案例
    • 1h 召人
    • 2h 等待关键邮件,同时配置 github 仓库
    • 1h 初始化有关仓库/issue/列表/示例文稿
    • 1h 初始化wiki/zoom 会议体验
    • 共计:4小时
  • d2: 形成初稿
    • 1.5h 手机github操作指南原型
    • 2h Zoom 会议单口
    • .5h 媒体整理/发布 修订群公告+引发任务
    • 共计:4小时
  • d3: 首次和合
    • .5h 自怼文字
    • 1h 嗯哼他稿
    • 共计:1.5小时
  • d4: 再次和合
    • .5h 自怼文字
    • 1h 嗯哼他稿
    • 共计:1.5小时
  • d5: 三次和合
    • 1h 录音回顾
    • 2h 微信怼流程理解
    • 共计:3小时
  • d6: 和合终稿
    • .5h 自怼文字
    • 1h 嗯哼他稿
    • 共计:1.5小时
  • d7: 回顾和合 ~ [TUV] 理解和合
  • d8: 和合定稿:
    • 2h zoomq 会议
    • 1.5h 整理总结
    • 共计:3.5小时
  • 总计: ~ 16+小时

@GC4WP/zq4s07e15

暂定每天

20:30~21:30 和合会议
会议入口,提前5分钟发布

首次议题:

  1. 作业要求的坑有什么, 如何破
  2. 小组协同的流程是如何的, 怎样最大化和合次数
  3. 体验语音和合...

昨夜视频一早爬了一半,爬爬停停中演练,关于提到和合的三个想法:

1、五人五篇和合,是否需要制定一个大致的共同目标主题,再去发挥,最终的和合效果会更好呢?
2、关于新鲜一词,赞同大妈的定义,互联网无新鲜,那么小宋的关于自我的新鲜体验应该可以是个好的提议;
3、关于大妈提到的不用文字标点符号,会加强文字的文气,仔细思量很有意义。当没有标点的时候确实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思量去写好好中文本身,但我也在思考是否最终写完了后,再加标点符号会更好呢?没有完全想明白。

@expressseven

  1. 参考: README.md 突然想到 纬度可能是个好线索
  2. 有关 fresh 无论怎么理解, 最终令读者有 fresh 的体验才是对的
  3. 无论哪种形式, 嗯哼 出来一读就知道了... 自古所有流传的诗词/典经 并没有标点,也没有减少文字的魅力, 可证, 标点纯粹是给外国人学习辅助用的... 作为替代,使用 盘古之白 来替代所有标点 是可行的..

事实上 python 代码中除了 , : 就没有使用其它标点...

昨夜不是在酒店没有办法接入进来,而是应酬喝大酒,今天一早全部看了一遍,收获很大很多

S07E15G193和合术第一次会议纪要

主题:被大妈踹开的新世界大门与共建共享GITHUB

时间:2017/03/07 20:30-21:45
主持人:ZOOM.QUIET
参会:海岸线、安心竹、宋偲瑄

议程一:介绍什么是dashboard/issues/commit

文字的琢磨是无穷无尽的,琢磨的过程既充满魅力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如果有一个好用的工具,能够给不在一处的人、又不方便同时进行讨论的创作群体提供可实现的琢磨与修改,
无疑,文字的琢磨工作就会徒生各种乐趣,也提升效率。
能帮我们放大这种乐趣和实现各种和合功能的工具,就是GITHUB WEB版本。
作为非程序猿的我们,只要善用GITHUB的三种功能就可以了:

  1. dashboard
    导航而已。其实就是一个导航页,告诉使用者你在多少资源仓库里,你会根据不同的目的,进入各种仓库。

  2. issues
    问题合集。这更像是大家在使用工具当中、理解选题、和合方法、流程协作或遇到各种围绕文字创作可能遇到问题的题板。有人放出,有人解答,最后形成一个指导大家解决问题的决定性答案。

  3. commit
    进行版本评注的地方。在这里,所有人可以点击commit项,就可以看到所有人文章的所有版本。随时随地进入任意版本,就可以对原作的每一版,每一行,进行评注。评注只是提意见,但如果愿意直接修改,可以点击“code”项下的对应学号文章文档,就可以完成。不必担心效果,因为所有版本都会留存,操作其实都算是可逆的。

  4. code
    成品或作品存放地。issues是讨论问题的合集,而 code则是我们文章的存放地。本次大妈提前为大家建立好了对应文档,在此特别感激。

议程二:破题

破题的过程就是认真思索本次作业的真正目的,避免做成无用功。本次作业即将形成的5篇文章,最终会以一个合辑的形式提交。如何做到独立又完整,一路引人入胜,文字优美(其实就是听起来悦耳)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像是编辑一本年度精选集的感觉,需要让读者迅速地、酣畅淋漓地通读下来。
而对选题中“4+2”的理解,基本又是在大妈的“单口论述中”完成。而对新鲜一词,宋偲瑄则提出她的理解。她认为新鲜是对于她写作角度或认知中的新鲜,也就是相对作者而言。大妈的理解则是对自己普通或熟悉,但却让读者感到新鲜和好奇。
此处对新鲜的理解,本次会议赞同两种理解。

议程三:和合的流程

  1. 在ZOOM会议上,作者向大家读自己的文章,大家通过这个过程,找出文章的问题,进行和合。大家可以在作者读的过程中,打开GITHUB对照着文章,直接修改或点评。
  2. 每天自己至少完整修改一次自己的500字文章。接受大家的点评、修改。可以根据大家的点评自行判断,是否需要采纳意见。

议程四:ZOOM和合大法实测

大妈首先演示了通读《焖土豆儿》的过程。并邀请大家开始进行和合互怼。

  1. 安心竹的意见:最后一段需要主语
  2. 宋偲瑄的意见:最后一段的感慨过于露骨
  3. 海岸线的意见:虽然大妈强调没有标点,文字的力量会强大,但个人认为如此画面感的叙事,不加标点后,让文字过于硬朗。

任务与总结

和合一次会议媒体资料:
http://sina.lt/eTsn
引发额外任务:
@193-天津-海岸线 义务记要在
#2
@029-HK-宋偲瑄 研究发布 dashboard 进入说明
@026-上海-安心竹 总结发布 github 全手机使用手册
收集回复在:
#1

速度翔实的会议记录

S07E15G193和合术第二次会议纪要

# 主题:在GITHUB世界和合 S07E15g193作业通读一
时间:2017/03/08 20:10-21:20
主持人:宋偲瑄
参会:海岸线、安心竹、申小七

议程一: S07E15g193作业方向讨论

继续深入讨论对于本次《和合本与白话文》S07E15作业的理解,并就Zoom.Quiet多次提及的画面感、新鲜等等的G4+2进行回顾和讨论思考,同时对于作业的选题方向讨论,不管主题,大家各自写想写的,然后共同去和合去讨论去完成。

议程二:通读朗诵S07E15g193组员作业

一、《那个味道》海岸线文 申小七朗读
宋偲瑄提问:苍蝇和蛆代替棉被的转换过快,时令的转换,需要描述主人公的第二次的不适感;
海岸线回复:时间的跨度,从夏季,半年的跨度到冬季,最终因为使命感和工作意义恐惧感的消逝;
申小七感受: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和画面的生动,但有不够平易、浅显的感受;
海岸线回复:小七的儿化音无法朗读,对于平易需要琢磨,疏通;
申小七提问:前后两篇文字暴力悬念的起因;
海岸线回复:第一稿是大妈的提议抛出始稿,但大妈的回复说这只是复述人生的一种自我体验,触发重构的想法,通过当天本地电视的新闻纪实故事,写出第二版故事稿件;

大致总结:文字的触动人心与输出,如何有效的去构造和思考描述需要继续进行。

二、《焖土豆》Zoom.Quiet文 宋偲瑄朗读
申小七感受:大妈最后的一段非常好,和昨天晚上会议大家说描写的太明了感受不一致;
海岸线回复:具体焖土豆还是需要细化,其他都非常好;
宋偲瑄感受:整体文字给人感觉非常豪放;
安心竹感受: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描写,用词方面有大人的语言刻画,回到孩子的语言结构;

整体感受从文气方面此文还是禁得起大家推敲和阅读的,文字的画面感,美感都很强,因为没有标注标点符号,将文字的打磨更有效;

三、《疯人院的中秋节》安心竹文 海岸线朗读
申小七感受:短短五百字,但人物出场太多了,给人感觉太凌乱,画面感太强;
宋偲瑄回复:描写疯人院中秋节的画面横截面,类似清明上河图,文气突出;
安心竹回复:中秋节的温暖氛围下去刻画一个凄凉;
宋偲瑄回复:疯人院的人们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也了解文章中有描述横截面的方法;
海岸线回复:朗读感受很平易很顺畅的感受,宋偲瑄的解释很赞,这个横截面概念引出很吸引人;
申小七感受:人物的画面感虽然很强,但如何去抓住重点,交错感太强;
宋偲瑄回复:有没有看《红楼梦》《三国演义》一开场很多人,继续往下看即可,抓住每个人的画面和特点特征;
申小七感受:五百字去堆积这么多人还是有保留意见;

最终结果就是一个傻男人不懂女人心

任务与总结
@193-天津-海岸线 义务记要己发布
#2
这次申小七义务书记 请~

又其它引发继续等待ing:
@029-HK-宋偲瑄 研究发布 dashboard 进入说明
@026-上海-安心竹 总结发布 github 全手机使用手册

收集回复在:
#1

PS:
修订群妮称 结构为
学号-城市-姓名/网名
比如俺:
57-珠海-Zoom.Quiet

S07E15G193和合术第三次会议纪要
时间:2017.10.09.20:30-21:30
主持人:zoom.quiet
参与:申小七,海岸线,安心竹

主题:作业朗读与點評

议题一.关于和合技之修改意见

github点评模式中,小加号只会出现在对于上个版本修改或过的那一行。如果想修改别的行,可以打开其他历史版本。

议题二作业朗读与点评

1.宋偲瑄的文章,大妈朗读
安心竹:有真情实感,语句方面需要再改改。
海岸线:语句还不够口语化,第一段场景不明白外婆如何认出外公,喜欢最后一段的描写。
申小七:关于文字运用,如何看文采与平易的关系?
大妈回答:举例圣经翻译,实践证明平易文字更适合大众,写文章不是为了自嗨,而是为了给别人看。要将自己想表达的让别人get到,就不能一味只顾文采。又比如编程,刚学习时,觉得复杂的技能很好,后来发现,越简单,项目越好推进。又比如围棋,背复杂的定式,也不如回到最原始的方法,一步一步下。
大妈点评:文章的内核或者主题句没有。

2.大妈的文章,本人朗读
安心竹:听出来改了很多,本来写得像工程,现在听上去更像是小朋友一起玩。有一个问题,究竟fresh指的是什么?
大妈回答:没有特别的定义,你自己觉得fresh,并且让读者感觉到。精准,流畅,那必须自己很了解,但别人觉得新鲜。
海岸线点评:行文更流畅,语言更平易。
申小七:结尾一段去掉有点可惜。为何不能写宏大场面?
大妈回答:宏大场面可能需要更多技巧,目前来说,500字以内,可能小场面更合适。说不清的东西最好就不说。
申小七:明白了叙事角度切入点。
大妈:关于儿童文学,目前国内儿童文学都是翻译腔,实际上小朋友有能力接受理性思维。
海岸线点评:感觉文末“苍凉”一词有些突兀。

3.安心竹文章,本人朗读
大妈:读的时候你改了很多,因为语感不对。文末那句月亮的感慨,在文中人物身上未表现出来。你去过疯人院,别人没去过,你需要让别人get到你感触最深的那一刻。还是选取合适的场景,或者选择更能驾驭的题材?
海岸线:细节方面改了很多,更有画面感,用对话的方式将故事串起来。但那种凄凉的语境和疏离感却弱了很多。
申小七:还是觉得人物太多,一时不能抓住重点。

4.海岸线的文章,本人朗读
大妈:选材立意都很好。建议多多了解法医行业,看网页至少100个链接,看相关方面书籍,最好找个法医聊一聊,才能写得更符合实际也更精准有力。
申小七:同意大妈观点。
安心竹:同上。
大妈:此次小组和合体验如何
其余三人:和合速度快,要求严格,进步快。

任务与总结

和合d3记录:
http://sina.lt/eTxk

思考分析:
试说 github 如何加速了文稿的和合速度? 识别出哪些是和合行为了,就发现了自己的和合技!
回复收集在: #3 issue

那天引发任务还少小宋:
研究 dashboard 进入姿势
在: #1 Issue

目前和合流程:

  1. 随时通过 github 对所有文稿进行和合/点评
  2. 每天至少和合自己文稿一个版本
  3. 每天定时一小时 Zoom 和合会议
    (20:30~21:30)

#成员笔记-宋

任务列表:

  1. 解决会议录音云储存技术
  2. 解决引用语法

[时而好用时而不好用,查找小七历史版本中不好用的原因]

  1. 逐字修改小组每篇文章
    [3月10日晚上Get]
  2. 试完成合集第一版
  3. 会议交流合集思路
  4. 解决在project中导入code topic技术
  5. 速记符号-+ 是替换 ++是补充
    [基本Get]
  6. 大妈如何导出微信群记录
    [邮件导出群记录功能Get]
  7. 完成commit-comment模式纪要说明
    [3月11日下午15点get]
  8. 大妈怎么画这个图:

@BrookSongBrookSong 嗯哼? 原先的故事更加好哪,怎么 cut 到没尾了!?


man -> iland
^       -> girl
|           +- fishman ---------+
|    +----< +- baby             |
|    |  -> as new fishman       |
|    +-------> grow girl        |
|                               |
+-----new loop------------------+
           

变样就变成了时空封闭的 sifi 故事了...

  1. 理解commit-logging [GET]
    12.活跃图谱
    Punch card · GC4WP/S07E15gDAMA
    https://github.com/GC4WP/S07E15gDAMA/graphs/punch-card
    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家的嗯哼时间点
    13.blame平滑挖掘页面追踪
  2. RAW 源代码
  3. fork用法

任务与总结
和合d5音频记录:
http://t.cn/RiERpGZ

S07E15G193和合术第四次会议纪要

时间:2017.10.09.20:30-21:30
参与:申小七,海岸线,安心竹,宋偲瑄

议题一.关于和合技之修改意见

大妈提出的大装修模式可以带来全新的和合体验。
但这引发了三个和合需求的异端:

  1. 程序猿的协同工作,只要确保程序可运转,无第一作者概念。
  2. 圣经的和合模式,都是上帝的代言人,没有第一作者。
  3. 本次小组合作,怼出五篇有第一作者的文章。

针对本次作业,共识:
大装修模式可以带来全新的和合体验,但是应当在与c-c模式的搭配使用中,应当由第一作者在issue中发布阶段规约。如,现在029-第一稿 进入大装修模式,截止日期3月15日晚上8:00pm。现在029-第二稿进入commit-comment模式,截止日期3月16日晚上8:00pm。第一作者需要发布这样的命令。小宋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灵感发挥,但作为一种合作模式,就是需要一定的规约,来提高合作的效率。海岸线认为,如果在c-c模式下有人想进行大装修,可以保存在本地/存在issue中/另起一个文档,以免打扰c-c进程。

书记补充:此外,在所有文档之外,应当另起一个文档叫做大装修。如果在第一作者发布的c-c模式命令下,有修订者想要进行大装修,可以将其纪录在大装修文档中作为一个版本,然后在大装修模式开启后,再复制粘贴到原文档中。

会后思考

c-c模式和大装修满足了不同的需求,比如小宋,面对一篇文章,有时候没有大装修的欲望。所以很是赞同c-c模式和大装修模式阶段性交替进行的方案。这样大装修不会打断c-c模式中对于多人修订意见的和合。而大装修期间,不限制成员针对任意装修版本的comment。每一条改动,都被认为是一次和合,那么一次大装修,就统一发布了多次和合,这多次和合又会在split对比视图中体现。**所以大装修的确会加快和合速度。**但c-c模式不可替代的,是多名修订者之间针对同一版本,跨越时序的交流。

因此会议的共识是,c-c模式和大装修模式都非常有价值,但不可在同一时段混合使用。

会后再思考20170313早上(会后清晨)

  1. blame界面可以做到split对比历史版本
  2. 只要有文件名称的规约,c-c模式和大装修模式可以混用。c-c模式的精髓是意见交流/修改思路交流,而大装修模式是更为直观的修改效果交流,当然大装修后也可以在整体comment里说明大装修的思路(大装修格式规约:要求尽量每行都修改,或通过空格使得装修后的新版可以c-c模式开放咨询,统一格式避免麻烦)。c-c模式和大装修模式可结合,只要在版本名称上有细致的规约,使人一目了然。

版本名称规约
例如:

小七跑步文-第二稿-c-c模式意见征询-20170311。
小七跑步文-第二稿-小宋大装修版-20170311

如果小宋大装修了两版,则还有
小七跑步文-第二稿-小 宋大装修版2-20170311

这样如果在code入口,看到大装修版的版本名称,可以通过history回到上一个意见征询版本,进行c-c模式点评。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突然想要整体大修一番,修正之后开放咨询,则需要把版本名称改成:

小七跑步文-第三稿-c-c模式开放咨询-20170311—02

议题二作业朗读与点评

安心竹的文章(大妈大装修版):
朗读者-小宋
小宋认为:perfect,特别顺口,无卡壳。
安心竹:大妈很多修改很细致,去掉量词很好。
小七:大妈修改很赞。
海岸线:大妈是画面运用的高手。

小七的文章(历史版本,小七亲自改的最后一版):
朗读者-小宋
小宋认为:perfect,特别顺口,无卡壳。
小七问题:小七觉得大妈的简洁用语很赞,小宋怎么看待这件事?

海岸线:有一个朋友,画画好得无法模仿。朋友说,其实画面原本就存在于你自己的脑海,只要经过专业的画画训练,就能让手脑合一,把脑子里的画面呈现出来。

小宋答:写作者内心先有一个图景,然后才把图景写出来。把心中的图景落到纸上的过程,叫做写作技巧。但是在写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对心中图景的细节性遗忘或忽略。和合就是别人说说别人从你的文章中看到了什么,或者应该怎么改。如果这个改的符合你心中原有的图景,或者弥补了你在描写图景时遗漏的细节,你就觉得对对对。如果和合不符合你当初的设想,就需要反思你在写作过程中怎样让别人产生了这样的误解,怎样调整。小七觉得大妈说的好,一定因为大妈的用语符合小七的预期。

海岸线(海岸线的最后一版和大妈的大装修版都有读)
朗读者-小七
小七认为:海岸线版比较顺当
海岸线:大妈是画面描写的高手,非常多修改很合理,值得借鉴。

会议录音, 小七发布: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SBV03K 密码: qai5

S07E17g193: 嗯哼重来

佩哥哥一声令下, 原先好容易磨合成功的小组,
不得不破出门户,另行嗯哼...

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 重复基建 没想到

TL;DR ...

知情咒批发组

才4天就已形成内部的很多新咒:

  • 和合仪式
  • 通读怂怼
  • C-C模式
  • 大装修模式
  • 第一作者
  • ...

可能因为组里女生多, 对各种细节敏感, 发觉有一丝不嗯哼, 就立即挖掘,
直至明白并折叠为新咒, 以及面向半年前的自己, 整理为小教程...

计有:

  • github 注册说明
  • 全手机 github 使用手册
  • 如何 github-issue 图片发布
  • commit-comment和合模式解决的核心需求
  • 大装修模式[B-C MODEL]规约
  • ...

简直将 github 各种表面功能挖了个底儿掉..

也生生前后挤出俺这8天 16 个小时的精力投入到越来越有趣也越深入的
怂怼和合中来...

和合技

这次对具体的 和合技 积累的不多, 只复用了之前小组约定的几点,
创新的 和合技 是利用 github-project:

  • 类似 Kanban 系统的界面
  • 快速直觉性的, 每人排出一个专辑次序
  • 立即在 zoom 会议中逐一讲述基于的原则
  • 公投定序

过程流畅的象用了很多年的老司机, 不觉进一步的赞叹, github 功能设计的太傻瓜化了, 太好用了

和合技: C-C 模式说明

  • 参考: GC4g56: 和合技~强释
  • C-C 模式
  • 和合技 是参照圣经和合本翻译过程的一种小组互助写作技法
    • 通过大家对同个稿件的多种方面/层次
    • 进行反复多次的讨论和修订
    • 获得超越所有成员本身写作能力之上的和合本

和合的内在要求

一般网络团队,成员分布在全球各地无法象当年的和合翻译小组, 可以当面拿着同一份文稿逐字讨论

但是,通过网络却是可以基本达到相似状态的, 只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 看到完整/通畅的全文
  2. 看到具体修改了什么
  3. 可以快速对不满意的那一行进行点评
  4. 其它人可以同时看到其它所有人的点评
  5. 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时自主将所有点评意见权衡后决定如何修订
  6. 作者可以随时发布修订好的新版本文稿

github 可利用的功能

在 github 中可以进行大规模文本编辑的功能有三处
不过,一般使用其中两个:

  • Code ~ 代码仓库
  • Issue ~ 提案池

Issue

非常象以往的 BBS:

  • 提案建立后,大家就可以回复发表意见
  • 想进行和合的话:
    • 大家的修订将在越来越长的回复列表中
    • 作者想找到具体某一句的修订意见将越来越困难

所以, 不好进行 和合

Code

有道是:

代码是给电脑读的文章
电脑理解其义相应动作
文章是给肉脑读的文字
肉脑理解其意相应感动

没差别嗦…

所以, 虽然 github 的所有功能都是针对程序猿进行代码管理的,
也照样可以在和合写作中用起来 ;-)

只是, 具体操作时,得有点技巧,这点是
(@029-HK-宋偲瑄 敏锐的发现并宣告出来的)

将原先的代码仓库视作文稿仓库后:

  • 每次修订自己的文稿,提交
  • 其它成员,立即可以从 Code->文件 路径中查阅到最新版本的全文
    • 解决前述 1/4/6 三个需求
  • 但是难以立即点评感觉有问题的那一行
直接修订
  • 如果直接用编辑进行修订话
  • 一提交,将在正文中留下修订意见
  • 导致再刷新时正文原有的流畅阅读体验被中断
  • 以及其它3个问题

所以 不好进行 和合

C-C
  • 从 Code->文件->History 路径
  • 进入文稿的修订版本列表, 点击任一版本
  • 进入 Commit 页面,记录了修订,以及和前一版本的差异处
  • 又支持点击任一行头部的 Comment 符号来进行点评
  • 作者可以随时经由相同的访问路径看到大家各自的点评
  • 甚至于可以回复相关点评,直接展开文字讨论
  • 综上解决了前述 和合 需求中:
    • 2/3/4 问题问题

看起来完美解决所有 和合 协同的需求哪

C-C 使用中发现的问题

  • 如果作者某次只修订了一行文稿
  • 则在 C-C 界面中,只能看到前后3行文稿
  • 问题1 没有同时解决
  • 我们不得不另外开一个窗口,从 Code->文件 来查阅全文
  • 要是修订的行,引发了隔了几段的另外一行的问题
  • 就无法简单的进行对应点评了

方案

仔细一想其实就这么几个解决方案

  1. 每次修订后,都提交一个新文件,这样所有行都能点评
  2. 每次修订, 都修改每一行,这样自然所有行都能点评
  3. 每次修订, 对没有修改的那些行, 进行一些不影响阅读的修订,以便所有行都能点评
  4. 等待 github 开发相关功能,可以令 C-C 界面中看到所有没被修订的行

分析

前述几种应对稍一思量就知道:

  1. 这样将无法知道和前一个版本相比修订了什么
  2. 这是最好的方式, 也是最累的
  3. 这个可以有,但是,用什么方式可以快速追加什么看不到的修订?
  4. 这是种不现实的期待

规约

过程中文稿的和合流程:

  • 作者尽力修订每一行, 如果不能,提交前在所有行前追加空格(下次提交可以再删除能些空格)
  • 所有其它成员通过 Code->文件->History 点击最后的一个版本(Commit)
  • 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读感觉, 对有问题的那一行使用 点评(Comemmt) 功能留下意见
  • 作者在进行又一次修订前, 要通读所有点评,自主决定怎么和合
  • 继续以上操作序列的循环处置

技巧

~ split视图

  • commit界面有两种视图
  • unitied 视图
    • 是将前后两个版本的文本间杂的显示,这样很影响完整的通读感觉
  • split 视图
    • 则是将前后版本文字,以左右分离的形式来显示
    • 即可以对比各行的变化
    • 有有流畅的阅读体验
    • 也能随地点评
    • 唯一问题就是对显示屏幕有要求,对手机过小的屏幕就很难受了
    • 所以, 推荐使用桌面电脑大屏幕在此视图中进行和合点评
进一步的

综上, 可以快速的对所有行的前/后 追加空格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 那么, 什么方式可以作到这点呢?
  • 简单的说: 用个对的编辑器
  • 大妈推荐: Sublime Text 3

和合技: BC 模式

~ C-C vs BC 模式

背景

作为一头程序猿, 每天都在使用 github(常见缩写为 gh),
一般对 gh 中的代码有两种处置:

  1. 先同步团队成员昨天修订的代码, 然后进行理解/测试/修订/提交
  2. 根据邮件或是 gh 界面上的提醒, 查阅爱好者推送来的 Pull-Request (合并请求), 决定接受哪个合并,并将合并后的代码提交

而竟然和100多年前的圣经 和合本 诞生过程非常相似:

  • TUV ~ The Union Version 和合本创作技巧 (TÜV 也是德国技术监督协会及认证的简称,以示这是一门严格的技术)
  • 是 1891 年度开创性翻译圣经的方法,包含**文人和外国教士组成的小组,
  • 使用 7柱式和合帐本 来记录译文的版本变化:
    • 从左向右7列
    • 分别是 初译->1审..4审->和合->定稿
    • 译文竖写, 这样如同现代敏捷软件团队使用的 Kanban 一般
    • 译文的每个字,都通过多轮次 review 最终和合出最合适的

TUV-orig.png

所以, 小组联合写作时,自然的将代码仓库视作文稿仓库,
就能通过最现代化的协同平台, 来进行 TUV 了.

问题

第一时间规约好的 和合 流程:

1. 随时通过 github 对所有文稿进行和合/点评
2. 每天至少和合自己文稿一个版本
3. 每天定时一小时 Zoom 和合会议

通俗的说:

每天每个人对自己的文稿就是那个主审
    每个人对其它人的文稿就是四评
每天至少和合一次
    就是自己应该定期将其它人的所有点评意见
    自行和合出一个新版本来

并很快发现 gh 点评功能的特性,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增强,即 C-C 模式

参考: 和合技C-C模式
确保每次提交文件时, 文稿的每一行都有修订,或不可见的空格变化
这样可以高效利用 Code->file->History->Commit 中的 comment 功能
进行随时的和合讨论,节约会议时间

但现实总是超出意料, 当前这一流程中:

  • 如果会议因为有些原因没有进行, 对文稿的点评/意见没进行讨论怎么办?
  • 如果 第一作者 每天因为有原因没有完成和合,其它人可以主动进行嘛?
  • 如果点评难以对一个跨度远的 两/多处 进行完整的修订说明, 怎么办?
  • ...

于是自然的, 俺对其它成员的文稿进行了逐一行修订,并提交,
跳过了先点评, 等 第一作者 的和合.

立即,引发了成员们的思考, 这样好不好?

分析

~ 当前和合文稿的流程中各种概念和角色

  • 仓库 -> Code -> file (各种 .md 结尾的文件) 即文稿
  • 第一作者 -> fE ~ first Editor 对应文稿第一个版本的提交人, 即原作
  • C-C 模式 -> Commit-Comments ~ 提交-点评 模式, 通过 gh 提供的 版本(commit) 页面中的点评(comment) 功能, 方便的将原文/和合意见/讨论 统一在一个界面中,以便 fE 可以有的放矢高效完成新的一个版本
  • BC 模式 ~ BigChang(大装修)模式 即直接替代 fE 对文稿进行整体和合修订

在进行了高速的思考和交流后,嗯哼了共识:

  • fE 对文稿天然更加理解, 因为这是 TA 内心的创造性成果,根据其它成员给出和合点评来和合是好的
  • 和合中的贡献是复合的:
    • C-C 中的点评
    • 正文中的修订
    • 通读的献声
    • 会议中的讨论
    • 流程/技巧的思考分享/演练
    • ...
  • 和合技 要着在快速反复的进行讨论和修订
  • C-C 后等待 fE 来和合, 以及直接进行 BC 修订, 都是允许的
  • AKA ~ AllKnowAll 原则也是 和合技 的精神内容:
    • 即确保: 全体对所有修订以及修订意见都应能简易可见
    • 仓库中最新版本的文稿是否由 fE 完成并不重要

方案

~ C-CBC 协同模式又有

C-C + BC

Code ................ | ... History->Commit ....
|                          |    |   |     |
|                          V    V   V     V
+- s07e17_010.md        << Vn .. <- V1 <- E0
+- s07e17_010_V2-011.md
+- s07e17_010_V2-100.md
+- ...
+- s07e17_011.md        << Vn .. <- V1 <- E0
+- s07e17_011_V1-010.md
+- s07e17_011_V3-100.md
+- ...
+- s07e17_100.md        << Vn .. <- V1 <- E0
+- ..


其中:

  • V* 代表某 C-C 版本,为 fE 和合相关意见后的版本
  • E* 代表某个 BC 版本,即大装修版本
    • E0 即初稿, 本质上也是 fE 的第一个大装修版本

这样看起来好象:

  • fE 的所有版本,收集在固定的文件中并配以对应的点评
  • 又同时通过 BC 的新文件, 配合文件名约定,以便:
    • 知道是从哪个版本中 大装修 出来的
    • 以及是谁进行的 大装修

问题在:

  • 仓库目录中的文件将高速增长
  • 同时, fE 想知道 BC 和自己有关版本的差异也只能用肉眼
  • 进一步的, 对 BC 版本的点评也分散在越来越多的文件版本历史中

C-C | BC

~ 相信 gh 的能力, 约定人的行为就可以更加 easy

Code ........... | ......... History->Commit ..................
|                     |    |   |     |
|                     V    V   V     V
+- s07e17_010.md  << Vn .. V2 <- V1E2 <- V1E1 <- V1 <- E0
|                           |      |       |      |    +: inti. 
|                           |      |       |      +: V1(e2m) ...
|                           |      |       +: V1(BC) ...
|                           |      +: V1(BC) ...
|                           +: V2(e2m) ...
+- s07e17_011.md  << Vn .. V3 <- V1E1 <- V2 <- V1 <- E0
|                           |      |       |    |    +: inti. ..
|                           |      |       |    +: V1(e2m) ...
|                           |      |       +: V2(e2m) ...
|                           |      +: V1(BC) ...
|                           +: V3(e2m) ...
+- s07e17_100.md  << Vn .. V2 <- V1E1 <- V1 <- E1 <- E0
+- ..


其中:

  • V* 代表某 C-C 版本,为 fE 和合相关意见后的版本
  • E* 代表某个 BC 版本,即大装修版本
    • E0 即初稿, 本质上也是 fE 的第一个大装修版本
  • +: 后面是提交时版本说明的前缀示例
  • e2m ~ Easy to Merge, 是我们对 和合技 具体行为的指代

嘦约定好提交时的版本说明, 就可以令:

  • Code->Commits 列表 以及 Code->file->History 列表中
  • 都能清晰的看到:
    • 所有修订都是什么状态中的
    • V*(e2m) 都是 fE 发布的大和合版
    • V*(BC) 都是成员 大装修 的非集体和合版
  • 进入任何一个版本,都可以 点评
  • 同时, fE 也能在一个界面中知道有多少 BC 版本,以及 BC 和自己和合版本的差异
    • 事实上, 这种自动的差异标定, 也就等于成员的批量点评而已

PS:

DONE as good! 达成/归档/交付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