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gujie-

去了蘑菇街面试,先不管结果怎么样吧,记录下被问到的问题。

1:assin 与 weak 的区别

assign: 简单赋值,不更改索引计数

对基础数据类型 (例如NSInteger,CGFloat)和C数据类型(int, float, double, char, 等) 适用简单数据类型

此标记说明设置器直接进行赋值,这也是默认值。在使用垃圾收集的应用程序中,如果你要一个属性使用assign,且这个类符合NSCopying协

议,你就要明确指出这个标记,而不是简单地使用默认值,否则的话,你将得到一个编译警告。这再次向编译器说明你确实需要赋值,即使它是可拷贝的。

weak比assign多了一个功能,当对象消失后自动把指针变成nil

2:CALayer 的子类

CALyer CAGradientLayer CATiledLayer CAShapeLayer CATextLayer CAEmitterLayer CAReplicatorLayer CAScrollLaye

3:autoReleasePool 的作用

如果能够真正的理解autorelease,那么才是理解了Objective

c的内存管理。Autorelease实际上只是把对release的调用延迟了,对于每一个Autorelease,系统只是把该Object放入了当

前的Autorelease pool中,当该pool被释放时,该pool中的所有Object会被调用Release。

实际上对于 [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1.0] 这类构造函数返回的对象都是autorelease的。

4:MVC

模型层 (Model) :存储数据并且定义如何操作这些数据

视图层 (View) :负责模型层的可视化展示,并且负责用户的交互,一般来说都是继承自 UIView

控制器 (Controller) :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掌控者,它连接了模型层和数据层,并且把数据在视图层展示出来,监听各种事件,负责数据的各种操作。不

妨猜猜在我们的项目中哪个是控制器?啊哈猜对了:ViewController 这个类就是。

模型层通知控制器层任何数据的变化,然后控制器层会刷新视图层中的数据。视图层可以通知控制器层用户的交互事件,然后控制器会处理各种事件以及刷

新数据。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将代码更好的分离和重用。理想状态下,视图层应当和模型层完全分离。如果视图层不依赖任何模型层的具体实现,那么就可以很容

易的被其他模型复用,用来展示不同的数据。

Http TCP UDP

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

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

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TCP/UDP区别联系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的是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当客户和服务器彼此交换数据前,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之后才能传输数据。T

CP提供超时重发,丢弃重复数据,检验数据,流量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运输层协议。UDP不提供可靠性,它只是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报发送出去,但是并不能保证它们能

到达目的地。由于UDP在传输数据报前不用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且没有超时重发等机制,故而传输速度很快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

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我们来看看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1.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2.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

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3.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认主机B的要求同步:“我现在就发,你接着吧!”,这是第三

次对话。三次“对话”的目的是使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同步,经过三次“对话”之后,主机A才向主机B正式发送数据。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

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差别

是否连接面向连接面向非连接

传输可靠性可靠不可靠

应用场合传输大量数据少量数据

速度慢快

socket连接和http连接的区别

简单说,你浏览的网页(网址以http://开头)都是http协议传输到你的浏览器的, 而http是基于socket之上的。socket是一套完成tcp,udp协议的接口。

HTTP协议: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应于应用层 ,HTTP协议是基于TCP连接的

tcp协议: 对应于传输层

ip协议: 对应于网络层

TCP/IP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

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通过Socket,我们才能使用TCP/IP协议。

http连接:http连接就是所谓的短连接,即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次请求,服务器端响应后连接即会断掉;

socket连接:socket连接就是所谓的长连接,理论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一旦建立起连接将不会主动断掉;但是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可能会是连接断开,比如说:服务器端或客户端主机down了,网络故障,或者两者之间长时间没有数据传输,网络防火墙可能会断开该连接以释放网络资源。所以当一个socket连接中没有数据的传输,那么为了维持连接需要发送心跳消息~~具体心跳消息格式是开发者自己定义的

我们已经知道网络中的进程是通过socket来通信的,那什么是socket呢?socket起源于Unix,而Unix/Linux基本哲学之一就是“一切皆文件”,都可以用“打开open –> 读写write/read –> 关闭close”模式来操作。我的理解就是Socket就是该模式的一个实现,socket即是一种特殊的文件,一些socket函数就是对其进行的操作(读/写IO、打开、关闭),这些函数我们在后面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需要经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交互,最终确定断开)

二。利用Socket建立网络连接的步骤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 ,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1。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2。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3。连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三:优化TableView

1:在苹果的开发文档里面已经描述了重用cell的流程,在这就没有必须再重复了。 但重要的事情是:在UITableView的dataSource中实现的tableView:cellForRowAtIndexPath:方法,需要为每个cell调用一次,它应该快速执行。所以你需要尽可能快地返回重用cell实例。 不要在这里去执行数据绑定,因为目前在屏幕上还没有cell。为了执行数据绑定,可以在UITableView的delegate方法tableView:willDisplayCell:forRowAtIndexPath:中进行。这个方法在显示cell之前会被调用。

2:使用类方法,并基于传入的宽度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高度值:

重用cell实例:对于特殊类型的cell,你应该只有一个实例,而没有更多。 不要在cellForRowAtIndexPath:方法中绑定数据,因为在此时cell还没有显示。可以使用UITableView的delegate中的tableView:willDisplayCell:forRowAtIndexPath:方法。 快速计算cell高度。对于工程师来说这是常规工作,但你将会为优化复杂cell的平滑滑动所付出的耐心而获取回报。

优化UITableView中绘制数据操作的小结:

减少iOS执行无用混合的区域:不要使用透明背景,使用iOS模拟器或者Instruments来确认这一点;如果可以,尽量使用没有混合的渐变。 优化代码,以平衡CPU和GPU的负载。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哪部分渲染需要使用GPU,哪部分可以使用CPU,以此保持平衡。 为特殊的cell类型编写特殊的代码。

优化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如果在主线程中执行这些操作,则会让你不能很快地返回cell。 在后台加载图片,在相同的地方处理圆角,然后将处理后的图片指定给UIImageView。 立刻显示文本,但在后台定位#号,然后使用属性字符串来刷新显示。 在你的cell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主要的**是在后台执行大的操作。这可能不止是网络代码,你需要使用Instruments来找到它们。

是异步化UI的实现清单:

找到让你的cell无法快速返回的瓶颈。 将操作移到后台线程,并在主线程刷新显示的内容。 最后一招是设置你的CALayer为异步显示模式(即使只是简单的文本或图片)—这将帮你提高F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