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_fragment

Primary LanguageJavaApache License 2.0Apache-2.0

java_fragment

时间管理 去年看完李笑来的《与时间交朋友》这本书后,我写了一句话:“时间管理有三宝:Todolist(待办清单),番茄时间,柳比耶夫时间记录法。”这三个方法基本上是我在看一些时间管理的书籍或文章后印象比较深的几种效率提升和时间管理方法。

Todolist(待办清单) 待办清单来自于GTD的**。GTD即Get things done将事情做完,针对的就是拖延症患者的毛病,拖沓而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待办清单可以帮助人们将事情梳理排序,逐一解决完成。 待办清单最重要的两点是: 一、识别优先级并排序; 二、设定完成时间。 识别优先级有很多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即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划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对于这四种事情,一般的建议是:重要紧急的优先做,重要不紧急的排入计划做,紧急不重要的委托或再评估,不重要不紧急的不做或避免做。 设定完成时间,即将事件SMART化,定目标定期限。要按照设定的计划时间按时完成,否则会造成事情一再拖延,所设定的待办事项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番茄时间 番茄时间的核心是一次只做一件事。虽然电脑的发展从单核到多核,并行计算越来越普及,但人脑其实没有怎么升级。最适合人脑的还是单核工作方式。 番茄时间也叫做Pomodoro,是意大利文番茄的意思;因为发明者是意大利人,他在思考如何专注学习的时候,想到了厨房里的闹钟。给闹钟设定25分钟定时,当滴滴嗒嗒的声音响起,便开始投入紧张专注的学习和工作中;25分钟结束后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只放松大脑不工作,然后再进入下一个25分钟的番茄时间;如此循环。每个番茄时间内只能完成一个番茄任务,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多个类似的事情的打包。 番茄时间的规则很简单,但看上去很简单的规则却很难坚持下来。因为在番茄时间内,经常会受到外界或内在的一些干扰,比如电话、突如其来的拜访、微信、玩手机等等。如果被这些干扰给中断了,那么这个番茄时间就算作废。坚持番茄时间的工作方法,如果一天的番茄时间收获的越来越多,那么工作或学习的专注力也会随之提高。 柳比耶夫时间记录法 我们总感叹时间过得飞快。我在周末时间去哪儿中也写道,周末两天一晃即过,似乎什么也没干,那这些时间究竟去哪里呢?如果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回头再看细节,会不会从中发现什么改进的点呢? 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耶夫就是一直坚持记录自己的时间。他从26岁到82岁去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记录自己做的事情,精确到分钟。而这个习惯也让他成为了最位多产的博学家,一共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涉及多个领域。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可以记录时间,有自动记录的,也有手工记录的。当我们坚持去记录自己时间使用的话,结果有可能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比如我经常跟妻子她用手机的时间太长,她一直不觉得,我便推荐她装了Moment这个软件,它可以自动去统计一天手机的使用时间(开屏幕的情况下),结果发现每天使用手机高达五、六个多小时。 还有一些手机软件可以按照类别手工去记录,可以统计出一天一周或一月一年时间的分布,看我们的时间究竟是花在哪里了?

这三种方法,连在一起是一个PDCA戴明环。待办清单就是时间管理中的P(Plan),即做好时间的计划。番茄时间是D(Do),一次做好一件事,按照这种方式去执行。而柳比耶夫时间记录法则是C(Check)和A(Action),一方面去Check时间究竟花在哪里了,然后据此加以改进,并付诸行动。 从去年到现在,我一直在尝试用这三种方法来管理时间,但一直没有深入地能够执行下去。比如待办清单,经常有很多事都拖延了,未能按照完成时间完成。而番茄时间,每天能真正意义上收获只有寥寥数个。至于柳比耶夫时间记录法,我这两个月倒是一直用aTimeLogger2这个软件来记录时间,但不知道是我记录时间太粗还是其他原因,感觉对效率和时间管理并有发挥多大的用处,也许是还缺少Action这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