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cap_interview

pingcap 面试小作业

Primary LanguageGoApache License 2.0Apache-2.0

pingcap 面试小作业

原题

原题如下

内存中的行列结构的数据集,存在主键 k,求 TopN 算法

上述题目在多核环境下的优化

数据集大小为 1TB,分布规律未知。存储在某存储服务上,以 get(min_k, max_k) 接口获取数据,求多台服务器的计算方案

题目理解

首先尝试形式化定义原题,确保在实现前与题目原义对齐。这里使用 golang 作为实现语言。

约定

内存中的行列数据结构以行为数据记录单元,可以使用键值对的形式表示,其中 key 为主键,data 为该行数据。由于需要求 TopN,因此所有行的集合形成一个全序集。暂且不考虑行数据的具体存储编码,将逻辑结构定义为

type Record struct {
	Key   int    // 主键,排序字段
	Data  []byte // 数据
}

题目形式化定义

在以上约定的前提下,这里尝试将原题定义得更形式化,便于消除歧义。

题目

内存中有数据集 records []Record,两个 Record R1R2 的排序等价于 rank 字段的排序,即 R1 > R2 当且仅当 R1.key > R2.key,每个 record 的主键唯一。基于以上定义,完成下列三道题目:

  1. 设计单核情况下,查询 records 中最小的 N 个值的 TopN 算法。
  2. 在多核情况下,优化 1 中的算法。
  3. 考虑分布式情况:数据集大小为 1TB,主键顺序随机,存储在存储服务 Store 上。用户以 get(n, min_k, max_k) 接口获取主键范围在 [min_k, max_k] 内的 TopN 数据,求多台计算节点、一个存储服务、一个请求服务的计算方案。

解答

1. 单核

单核情况下,实现了三种算法解答:quickSort 全排序、quickSelect 选择第 N 个 key、最大堆。

  • 基于 quickSort 的全排序主要作用是作为一个 baseline,排序后直接取 TopN,作为性能和正确性对比的参照物,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n 为所有 key 的个数。
  • quickSelect 在 quickSort 的基础上,修改了选取 pivot 后的逻辑,只继续递归包含第 N 个元素的一端,因此整体算法复杂度降低为 O(n),n 为所有 key 的个数。需要注意,该算法返回的 topN 是不保证有序的。
  • 基于最大堆的 topN 算法,依赖一个最大堆的实现,即堆顶为堆中最大元素。先用前 topN 个 key 建堆,然后遍历所有 key,小于堆顶时替换堆顶 key,并维护堆的 invariants:父节点大于子节点,最终堆内即为 topN 的 key。算法复杂度为 O(nlog(N)),n 为所有 key 的个数,N 为 topN 个数。

以上实现代码主要在 pkg/local/single_core.go 中。

2. 多核

多核情况下,可以利用 goroutine 调度多核进行并行计算,提升算法执行速度。算法并行化的基本思路是,把数据拆分成互不相交的段,分给多个 goroutine 分别计算每段的 topN,再把所有分段结果汇总求 topN。因此,多核情况下需要额外实现的逻辑,主要是:

  1. 数据分段
  2. 调度和汇总 goroutine 分段计算结果

以上实现代码主要在 pkg/local/multi_core.go 中。

3. 分布式

分布式情况下,采用了 map-reduce 的计算模式,整个系统中包含三个主要组件:分布式存储、计算节点 mapper、计算调度器 master。对于本项目而言,分布式存储的实现并不影响设计,因为一般其暴露给应用层的 API 与传统文件系统类似,因此为了简化实现难度,使用了共享文件存储卷的方式在 mapper 和 master 之间共享数据,测试时利用在多个 docker container 之间挂载同一个 host volume 的方式实现。

同时,文件按照固定大小拆分成 block,为了简化细节,保证每个 record 数据不会跨文件 block,block 末尾不足的字节用 0 字节 pad。在生成数据文件 block 的同时,生成对应的 meta 文件,存放每个 record 数据的长度,简化数据文件编码方式。事实上这种结构在 hadoop 中也存在,即将数据分别存放在 data 和 metadata 分别存放,便于管理。

在此架构下,题目要求的分布式 topN 计算流程描述如下:

  1. master 接收调用请求,生成在文件 block 上计算 key 在 [minKey, maxKey] 范围内 topN 的任务队列
  2. master rpc 调用连接到的 mapper 节点,等待执行队列中的计算任务
  3. 如果步骤 2 计算任务失败,将当前任务重新加入任务队列进行重试
  4. 如果步骤 2 计算任务成功,master 将 block 中 topN 结果保存到结果队列
  5. master 等待任务队列为空时,本地计算结果队列中的 topN,并返回结果

本项目使用 gRPC 框架实现步骤 2 中描述的 rpc。

测试

1. 单机情况

单核与多核情况下,数据存在于内存,只涉及单机,因此在 pkg/local 中构建了单元测试和性能测试,对实现进行测试。

运行

在项目根目录执行以下命令,运行单元测试和性能测试

go test -v -bench=. -count=1 github.com/dragonly/pingcap_interview/pkg/...

性能测试结果

固定 topN 数量为 N=10,让 record 数量从 1000 开始,以乘以 2 的方式指数增长到 1024000,分别测试单核与多核版本算法性能,并使用 benchmark_local.py 脚本画图,得到 benchmark_local.png 所示的折线图。

benchmark_local

图中以 Single 结尾的折线代表单核算法,以 Multi 结尾的代表多核算法。可以看出在当前实现下,效果最好的是基于最大堆的算法,并且在 record 数量大于 32000 之后,多核带来的 overhead 才逐渐被并行带来的加速抵消掉,显示出多核性能优势。由于时间关系和对 golang 的熟悉程度限制,本项目没有对多核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优化。

2. 分布式情况

分布式情况的集成测试环境使用 docker-compose.yaml 进行封装,统一测试环境,使测试过程更容易复现。

数据生成

数据生成的参数配置在 config.yaml 里面的 cluster.data 段,具体字段含义见配置文件注释。

编辑配置文件后,执行 go run main.go gen 即可生成 key 顺序随机的 records 文件 block。默认配置会生成 2048 个 512MB 大小的文件 block,总共大小为 1TB。

集成测试

生成数据后,即可进行集成测试。集成测试环境由 docker-compose.yaml 文件定义,执行 docker-compose up --build 命令即可启动集成测试环境。

集成测试中,定义了 3 个 mapper 节点和一个 master 节点,master 启动查询命令后,会连接到 3 个 mapper 节点,并使用 dispatcher/worker 模式新建对应的 goroutine 把具体任务调度给空闲的 worker goroutine,后者会使用 gRPC client 调度 mapper 执行计算任务,等待结果,并返回给 dispatcher,最终在 master 端执行 reduce 操作获取最终 topN 数据。

本地测试

由于 1TB 实在太大,本地使用 1.5G 小数据量进行了测试:blockSize 设置成 512MB,blockNum 设置成 3,即 master 调度每个 mapper 节点计算一个 block 中的 topN 后返回。为了验证分布式计算结果的正确性,pkg/cluster/mapper.go 中实现了 TopNInBlockTopNAll 两个接口,前者只计算请求体中要求的 blockIndex 数据块,与 master 协调实现题目要求的分布式计算过程;而后者则使用单个 mapper 完成所有 block 的计算。分别使用命令

./pingcap_interview cluster getTopNKeysInRange --minKey 0 --maxKey 9223372036854775807 --topN 10 --debug

./pingcap_interview cluster getTopNKeysInRange --minKey 0 --maxKey 9223372036854775807 --topN 10 --oneMapper --debug

测试 TopNInBlockTopNAll 接口,区别在于 --oneMapper 参数会使用一个 mapper 计算,即调用 TopNAll

本地小数据量测试显示,计算结果一致。

随机失败

为了测试任务重试机制,cluster getTopNKeysInRangeCmd 子命令中加入了 --failRate flag,用于控制 mapper 随机失败的比例。比如设置 --failRate 0.5,则任务有 50% 的概率失败,从日志中可以观察到 re-dispatch,即任务被重新分配给空闲的 worker 重试。

使用 --failRate 0.5 和不设置 --failRate,测试结果一致,证明任务重试机制实现正常。

阿里云测试

由于非常想验证题目是否完成,因此买了阿里云 2c-4g 性能突发型实例进行实测🤑。由于只实现了单线程数据生成器,执行 go run main.go gen 后,1TB 数据生成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实测运行 TopNInBlockTopNAll 两个接口后,结果一致。

TopNInBlock result:
{"level":"info","keys":[{"Key":20564118785,"Data":""},{"Key":25199421511,"Data":""},{"Key":67318487768,"Data":""},{"Key":71102575907,"Data":""},{"Key":88010636455,"Data":""},{"Key":91038516199,"Data":""},{"Key":182734170678,"Data":""},{"Key":188733214549,"Data":""},{"Key":228505318499,"Data":""},{"Key":259780656828,"Data":""}],"time":1598556283983,"caller":"/app/pkg/cluster/master.go:96","message":"got top n records"}
TopNAll:
{"level":"info","keys":[{"Key":20564118785,"Data":null},{"Key":25199421511,"Data":null},{"Key":67318487768,"Data":null},{"Key":71102575907,"Data":null},{"Key":88010636455,"Data":null},{"Key":91038516199,"Data":null},{"Key":182734170678,"Data":null},{"Key":188733214549,"Data":null},{"Key":228505318499,"Data":null},{"Key":259780656828,"Data":null}],"time":1598585644762,"caller":"/app/pkg/cluster/master.go:144","message":"got top n records"}

这里为了方便对比,Data 字段被置空。

具体测试日志存放在 logs/ 文件夹中。

优化点

经过一些测试,发现整个系统有一些优化点:

  1. IO 时间。mapper 读取文件占用较多时间,比如读 1s 的文件只需要计算几 ms,因此瓶颈主要在文件 IO 上。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构建索引解决,比如构建一个只包含 key 的二级索引文件,指向数据块文件中对应 record 的 offset,这样只需要加载 key 索引文件就能计算出 topN,在返回的时候仅仅读取 topN 对应 record 数据,大大降低文件 IO 时间。不过这个点不影响题目解答的意思,而且实际情况下分布式系统经常会遇到网络和文件 IO 瓶颈,倒也是挺符合实际🤣。
  2. 每次计算需要读取整个 record block,除了上述 IO 时间外,对内存压力也比较大,从这个角度讲也应该做一些索引之类的操作,在计算时只读取 key 部分到内存,返回结果时再读取具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