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DiseaseEarlyWarningSystem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公共疫情预警系统,解决加快疫情判断、在空窗期向公众吹哨,同时进行社会协作

疫情预警系统建设计划

事件简单梳理

12月8日

武汉首例新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发病

12月12日

2019年12月12日为武汉卫健委通报COVID-19患者最早发病时间(2020年1月5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12月26日——12月29日

关于给予张定宇和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的决定,张继先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第二段:

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在专家门诊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一老俩口。两位老人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张继先让老俩口叫来其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显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日,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张继先凭着对传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给这些病人做了多项流感相关检查,结果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27日,她及时把四人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迅速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立即又向医院报告,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对7个病例逐一讨论,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治疗,也来自华南海鲜市场。

12月30日

下午5点多,李文亮在武汉大学临床04级班级群里发布消息说“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提醒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李文亮还在群里发出了一份写有“检出高置信度阳性指标 SARS冠状病毒阳性”的临床病原体筛查结果和患者胸部CT。一个小时后,他在群里补充称:“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

12月31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首则官方通报《武汉市卫健委关于当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

到目前为止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目前对病原的检测及感染原因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1月3日

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截至目前,初步调查表明,未发现明显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病原鉴定(包括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和病因溯源工作正在进行中,已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感染等常见呼吸道疾病。

1月5日

武汉市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截至2020年1月5日8时,我市共报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

截至目前,初步调查表明,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已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呼吸道病原。病原鉴定和病因溯源工作仍在进一步进行中。

目前,武汉市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支持下,已经采取以下主要防控措施:一是全力救治患者。二是对所有病例均开展隔离治疗。三是继续在全市医疗机构开展相关病例搜索和回顾性调查。四是认真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对已经追踪到的密切接触者按规定落实医学观察,目前没有发现发热等异常症状。五是对华南海鲜城采取休市措施,并开展环境卫生处置和进一步的卫生学调查。六是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七是配合国家和省开展病原鉴定(包括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和病因溯源,防控工作正有序进行。

1月11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自2020年1月3日以来未发现新发病例。目前,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1月12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1日0—24时,我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治愈出院4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

1月13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2日0—24时,我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治愈出院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

1月14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3日0—24时,我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无治愈出院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

1月15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识问答》

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目前,正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开展进一步研究。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4日0—24时,我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无治愈出院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

1月16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5日0—24时,我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治愈出院5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

1月17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关于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2020年1月16日,省、市专家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利用国家刚下发的诊断试剂盒检测出的结果,新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例

武汉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6日0—24时,治愈出院3例,无新增死亡病例。经国家、省市专家组对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研判,我市新增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目前,新增病例已安排转院至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所有病例病情稳定,无危重症,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5日至8日,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搜寻工作正在开展中。

1月18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关于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2020年1月17日,国家和省市专家对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查的、各医院发热门诊发现并收治的不明原因肺炎部分病例,依据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采用优化后的检测试剂盒检测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结果进行综合研判,新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7例

1月20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8日0—24时,治愈出院5例,新增病例59例,死亡1例;1月19日0—22时,治愈出院1例,新增病例77例

我市在不断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运行的基础上,按照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进一步加大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筛查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检测方案,优化检测流程,加快了检测速度。国家、省市专家组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研判,1月18日新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9例,1月19日新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7例,两日共新确诊病例136例。

1月20日

晚9时30分,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钟南山**指出目前可确定存在有人传人的现象,并呼吁大家提高警惕。**他提醒,从个人预防的角度,戴医用外科口罩是有用的。

1月21日

武汉卫健委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9日22时—1月19日24时,死亡1例,出院病例和新增病例

1月22日

湖北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应急响应

通告提出,加强流动人员管理,省内所有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均设立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站人员实行体温检测,并做好健康登记。城乡基层组织要对来自疫区的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逐一进行健康登记,及时跟踪观察其健康状况,发现发热、咳嗽等情况应立即报告。严格控制外出开会、旅游、考察等活动,严格限制举办大型活动。严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尽力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源进入校园。各医疗卫生机构、机场、铁路、车站、码头、海关等部门和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交通工具、商场、餐饮、理发店等密切接触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戴口罩上岗和其他必要的防护制度。

存在的问题

1.空窗期放任病毒传播 从12月26日张继先医生发现第一期聚集性非典型肺炎,到1月22日湖北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应急响应,有长达27天的空窗期,我们现在知道了,在这期间病毒已经开始了疯狂的传播,而我们没有做出有效的防御措施,甚至是简单的戴口罩,都是等到钟南山院士的”肯定的人传人“才开始,这期间,李文亮医生提醒了一部分人,但是更多的人,被网络上混乱的消息整懵了,到底什么是谣言?真相又是什么?我们该不该出门?还能不能提醒大家?要怎么提醒才合适?

2.最初确诊标准不合理 检测标准并不是一开始就合理(财新网新闻:重症科医生亲述:我们是怎样抢救危重病人的http://china.caixin.com/2020-02-05/101511802.html)

彭志勇:这个病确实传播得很迅速,1月10日,我们ICU准备的16张床位就住满了。 我看到形势这么严峻,就跟医院领导讲,一定要上报。医院领导也觉得事态严重,向武汉市卫健委报告了此事。1月12日,武汉市卫健委派了一个专家组3人到中南医院调查。 专家组说临床表现和SARS确实有点像,但他们还是在讲诊断的标准那一套东西。我们就反映,诊断标准太苛刻了,按照这个标准,很难有人会被确诊。在这个期间,我们医院 领导跟卫健委反映了好几次,我知道别的医院也在反映

此前,国家卫健委派的专家组已经到金银潭医院做了调查,做了一套诊断标准,要 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接触史,要有发烧症状,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三条标准都达到才能确 诊。尤其是第三点,非常苛刻,实际上极少有人能去做病毒检测。

1月18日,国家卫健委派的第二个专家组来武汉,到中南医院来考察,我又反映确诊标准定得太高了,这样很容易漏掉真实的病人。这是传染病,确诊标准弄得太紧,放掉有病的人,对社会危害很大。国家卫健委第二个专家组来过后,诊断标准发生变化,确诊病人的数量就急剧增加了。

在1月3日至1月15日24时,根据武汉卫健委通告来看,共12天没有新增病例,1月18日更改确诊标准后,新增确诊病例飙升。反常情况是,很多基层医生都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有关部门因为这12天没有新增病例导致的误判,让公众放松了警惕。在这期间国家卫健委也都放松了警惕,这期间的新闻让我们觉得这个事情似乎就要过去了,后来纠正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太多。 只要是人为主观的决定,就会出现失误,这是难以避免的,这次专家组最开始的失误,很重要的原因是远离基层医院,理论脱离了实际。所以我们还需要给高级别疾控中心提供基层的数据和一套客观的评价系统作为辅助。

3.层层上报延误 12月26日张继先医生发现疑似疫情后,首先上报医院,医院再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之后两天又收到相似病例,于是上报省疾控中心,12月31日发布公告:《武汉市卫健委关于当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

武汉市组织同济医院、省疾控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及武汉市疾控中心等单位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毒学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从病情、治疗转归、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初步检测等方面情况分析认为上述病例系病毒性肺炎。到目前为止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目前对病原的检测及感染原因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1月3日公告武汉市卫健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武汉,指导当地开展疫情应对和处置工作。

可以看到,当疑似疫情出现,现在上报和响应速度虽然已经很迅速了,但是病毒传播不等人,我们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哪怕早一天、一个小时,也能挽回很多局面。

解决方案(Key Point)

1.建立预警机制(即吹哨机制) 在在紧急事件处理方案响应之前,在疑似疫情\病原体研究确认期间,通过系统的官方渠道,提醒公众加强自我卫生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员密集处、减少\推迟聚会、公共交通加强检测、公共区域加强防控;我们需要在放任病毒肆虐和公众恐慌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2.建立全国医疗系统疫情防控网络 将各地区基层医疗点所需相关数据直接上传国家疾控中心(解决层层上报带来的问题),通过全国相关病历数据和其他数据如各地卫生健康数据、交通数据、动物检疫数据、边检数据、大型活动聚会数据等,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自动生成各地的预警信息;相比于目前单个单位的防控机制,一个系统性、综合性、自动化的预警系统,想必更符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

预警对象

1.普通公众公众(像李文亮医生所做的); 2.防疫系统; 3.各级医院、药店、妇幼保健院......; 4.公共交通系统; 5.公共场合(学校、商城、饭店、集市......); 6.政府部门; 7.公安部门; 8.消防部门; ...... (对于不同的预警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预警措施吗?不同对象应该采取怎样的预警措施?各部门之间在预警期间应该如何协作?)

建设原因

1.这次疫情发展的原因:层层上报导致的时间上的延误、疾控中心缺少对全局基层病历数据的掌握而导致的确诊标准过高、在疫情确定期间其他行业部门、以及社会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任由病毒蔓延 2.传染病防治、疫情防控本身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工作流程问题)病情数据不全面、病情数据上报慢、消息传递失真; 3.公共卫生健康系统与居民生活脱轨;需要一个像天气预报一样的系统来让居民知道实时的疫情危险情况。 4.疫情消息公布渠道不合理,导致谣言的出现和辟谣的困难

建设目的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疫情预警系统,加快疫情判断、在空窗期向公众吹哨

系统功能

及时、准确地预警疫情,给居民和社会吹哨,给决策者提供依据,及时做出决策;

系统特点

1.疫情预警需要的所有医疗点的相关门诊、病历数据直接上传国家疾控中心,解决层层上报的延时问题和基层病历缺失问题; 2.疫情预警需要的所有医疗点的相关门诊、病历数据,医院之间联网共享 3.预警期间就进行多部门协作,而不是等到难以控制了才进行社区、交通、商业管控。 3.系统自动处理全国数据,加上人工干预和协作 4.病原体数据库实时更新(既然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就把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都录入数据库,便于及时对比); 5.结合现有公共卫生状况、历史数据推算、交通、野生动物流通等与疫情发生、扩散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公共交通加入红外摄像头以提取人群体温数据 6.系统能对新出现的变化进行及时响应,修正模型; 7.基层医生、护士、药店工作人员等医护相关人员都可以进行人工上报; 8.解决区域疾控中心的数据局限问题

系统作用

1.居民能查询当地及全国各地的疫情预警情况,以规划行程:减少外出、不前往人员密集处、推迟聚会... 2.举办大型活动的主办方在举办之前根据疫情预警等级对活动进行调整 3.根据疫情出现后的调查流程,进行预警等级公布,例如:某医院出现聚集性病情,预警系统发现后,该区域预警等级为疫情蓝色预警,医院、当地疾控中心、公安马上联系病人,问询近期行径、密集接触者、人员密集场所接触史,防治病人瞒报,同时公安通过技术手段查询其近期行径进行核实,联系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所处医院暂缓或减少接诊,提醒周边居民出门戴口罩,同时开始分析病原体,3天之后发现为已知病原体且传染力弱、致病率低,解除疫情蓝色警报,恢复正常;若发现为未知病原体,则升级为疫情黄色预警,国家卫健委专家介入,加快进行病原体分析,测算其传染力和致病力等,全国所有医疗点收到消息,开始注意类似病例,当地聚集性活动推迟.....;若发现为烈性病原体,如MERS等,则升级为疫情红色预警,所有与病人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所经接触区域发布消息,到过的人进行人为隔离,暂停到本地交通,进行离境检查,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等...而不是只有卫健委的文字通报,只有卫生部门进行工作,到了非常严重的时候,其他行业才开始协作。 4.将全国范围的基层医疗数据和多部门数据联合分析; 5.

空窗期

在出现疑似病情(聚集性病患),到确定病原体烈性(传染率、致病率),启动紧急预案之间的时间。

预警等级

采取怎样的分级制度?每种分级的标准如何指定?是否需要经常改动?[即:什么时候吹哨,吹多响] (想法1:类似天气预报的蓝\黄\分级;根据疑似疫情出现的地区的,人员密集程度、交通流通程度、医疗水平、近期的大型活动等确定预警等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预警范围

根据不同的预警等级,对不同区域、不同范围、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预警(如何指定具体等级对应的具体区域、具体范围、具体人员?)[吹哨吹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