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proxy v3 是 ss-tproxy v2 的精简优化版,v3 版本去掉了很多不是那么常用的代理模式,如 tun2socks、tcponly,并提取出了 ss/ssr/v2ray 等代理软件的相同规则,所以 v3 版本目前只有两大代理模式:REDIRECT + TPROXY、TPROXY + TPROXY(纯 TPROXY 方式)。REDIRECT + TPROXY 是指 TCP 使用 REDIRECT 方式代理而 UDP 使用 TPROXY 方式代理;纯 TPROXY 方式则是指 TCP 和 UDP 均使用 TPROXY 方式代理。目前来说,ss-libev、ssr-libev、v2ray-core、redsocks2 均为 REDIRECT + TPROXY 组合方式,而最新版 v2ray-core 则支持纯 TPROXY 方式的代理。在 v3 中,究竟使用哪种组合是由 proxy_tproxy='boolean_value'
决定的,如果为 true 则为纯 TPROXY 模式,否则为 REDIRECT + TPROXY 模式(默认)。
v3 版本仍然实现了 global、gfwlist、chnonly、chnroute 四种分流模式;global 是指全部流量都走代理;gfwlist 是指 gfwlist.txt 与 gfwlist.ext 列表中的地址走代理,其余走直连;chnonly 本质与 gfwlist 没区别,只是 gfwlist.txt 与 gfwlist.ext 列表中的域名为大陆域名,所以 chnonly 是国外翻回国内的专用模式;chnroute 则是从 v1 版本开始就有的模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绕过局域网和大陆地址段模式,所以只要是发往国外地址的流量都会走代理出去,这也是 ss-tproxy v3 的默认模式。
ss-tproxy 可以运行在 Linux 软路由/网关、Linux 物理机、Linux 虚拟机等环境中,可以透明代理 ss-tproxy 主机本身以及所有网关指向 ss-tproxy 主机的其它主机的 TCP 与 UDP 流量。即使 ss-tproxy 不是运行在 Linux 软路由/网关上,但通过某些"技巧",ss-tproxy 依旧能够透明代理其它主机的 TCP 与 UDP 流量。比如你在某台内网主机(假设 IP 地址为 192.168.0.100)中运行 ss-tproxy,那么你只要将该内网中的其它主机的网关以及 DNS 服务器设为 192.168.0.100,那么这些内网主机的 TCP 和 UDP 就会被透明代理。当然这台内网主机也可以是一个 Linux 虚拟机(网络要设为桥接模式,只需要一张网卡)。
- ss-tproxy 脚本相关依赖的安装方式参考
- global 模式:TPROXY 模块、ip 命令、dnsmasq 命令
- gfwlist 模式:TPROXY 模块、ip 命令、dnsmasq 命令、perl 命令、ipset 命令
- chnroute 模式:TPROXY 模块、ip 命令、dnsmasq 命令、chinadns 命令、ipset 命令
- global 模式:dnsmasq:60053@tcp+udp
- gfwlist 模式:dnsmasq:60053@tcp+udp
- chnroute 模式:dnsmasq:60053@tcp+udp、chinadns:65353@udp
注意:只要当前系统中的其它 dnsmasq 进程不监听 60053 端口,就没有任何影响。
安装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zfl9/ss-tproxy
cd ss-tproxy
cp -af ss-tproxy /usr/local/bin
chmod 0755 /usr/local/bin/ss-tproxy
chown root:root /usr/local/bin/ss-tproxy
mkdir -m 0755 -p /etc/ss-tproxy
cp -af ss-tproxy.conf gfwlist.* chnroute.* /etc/ss-tproxy
chmod 0644 /etc/ss-tproxy/* && chown -R root:root /etc/ss-tproxy
删除
ss-tproxy stop
ss-tproxy flush-iptables
rm -fr /etc/ss-tproxy /usr/local/bin/ss-tproxy
简介
ss-tproxy
:脚本文件ss-tproxy.conf
:配置文件ss-tproxy.service
:服务文件gfwlist.txt
:gfwlist 域名文件,不可配置gfwlist.ext
:gfwlsit 黑名单文件,可配置chnroute.set
:chnroute for ipset,不可配置chnroute.txt
:chnroute for chinadns,不可配置
配置
- 脚本配置文件为
/etc/ss-tproxy/ss-tproxy.conf
,修改后重启脚本才能生效 - 默认分流模式为
chnroute
,这也是 v1 版本中的分流模式,根据你的需要修改 -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proxy
配置段中的代理软件的信息,详细内容见下面的说明 dns_remote
为远程 DNS 服务器(走代理),默认为 Google DNS,根据需要修改dns_direct
为直连 DNS 服务器(走直连),默认为 114 公共DNS,根据需要修改iptables_intranet
为要代理的内网的网段,默认为 192.168.0.0/16,根据需要修改- 如需配置 gfwlist 扩展列表,请编辑
/etc/ss-tproxy/gfwlist.ext
,然后重启脚本生效
proxy_server
用来填写服务器的地址,可以是域名也可以是 IP,支持填写多个服务器的地址,使用空格隔开就行。这里解释一下多个服务器地址的作用,其实这个功能是最近才加上去的,也是受到了某位热心网友的启发,在这之前,proxy_server 只能填写一个地址,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经常需要切换代理服务器,比如现在我手中有 A、B 两台服务器,目前用的是 A 服务器做代理,但是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A 服务器出了点问题,我需要切换到 B 服务器来上网,那么必须修改 ss-tproxy.conf 里面的 proxy_server,然后修改对应的启动命令以及关闭命令,最后才能执行 ss-tproxy restart
来生效,然后过了段时间,发现 A 服务器好了,因为 A 服务器的线路比 B 服务器的好,所以我又想切换回 A 服务器,这时候又要重复上述步骤,改完配置文件再重启 ss-tproxy,非常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 proxy_server
改了一下,让它支持填写多个地址(空格隔开),那么支持填写多个服务器地址又有什么用呢?又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呢?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我现在将 A、B 两台服务器的地址都填写到 proxy_server 中,默认先使用 A 服务器,然后执行 ss-tproxy start
启动代理;那么现在要切换为 B 服务器该如何做呢?很简单,你只需要停止之前的 A 服务器代理进程(假设为 ss-redir,且假设使用 systemctl 管理),即 systemctl stop ss-redir@A
、systemctl start ss-redir@B
,就行了,你不需要操作 ss-tproxy 的任何东西,就完成了代理服务器的切换。同理,如果有 5 个常用服务器,也都可以写到 proxy_server 里面,这样 ss-tproxy 启动后基本就不用去管它了,随意切换代理。
proxy_dports
用来填写要放行的服务器端口,默认为空,表示所有服务器端口都放行。如果你需要修改此配置,请记得将当前使用的服务器端口给放行(也就是 ss、ssr、v2ray 服务器的监听端口),否则会出现死循环。这个选项也是最近才添加的,原先版本中,默认也是将所有服务器端口都放行,但我最近使用 scp 向 vps 传输文件的时候总是会被 gfw 干扰(没几秒就显示 stalled
),烦的很,所以就加了这个选项。这个选项的值会被作为 iptables multiport 模块的参数,所以格式为:port[,port:port,port...]
(方括号和 ...
不要输进去,这只是格式说明)。比如我的 ss 监听端口为 443,就写 proxy_dports='443'
;又比如我的 v2ray 监听端口为 1000:2000(动态端口范围),并且我还想放行 80 和 443 端口,就写:proxy_dports='80,443,1000:2000'
。另外注意,这个选项对 gfwlist 分流模式是没有效果的。
proxy_runcmd
是用来启动代理软件的命令,此命令不可以占用前台(意思是说这个命令必须能够立即返回),否则 ss-tproxy start
将被阻塞;proxy_kilcmd
是用来停止代理软件的命令。proxy_runcmd
和 proxy_kilcmd
的常见的写法有:
# runcmd
command args...
service srvname start
systemctl start srvname
/path/to/start.proxy.script
(command args... </dev/null &>>/var/log/proc.log &)
setsid command args... </dev/null &>>/var/log/proc.log
nohup command args... </dev/null &>>/var/log/proc.log &
command args... </dev/null &>>/var/log/proc.log & disown
# kilcmd
pkill -9 command
service srvname stop
systemctl stop srvname
kill -9 $(pidof command)
# example
service v2ray start
systemctl start v2ray
systemctl start ss-redir
systemctl start ssr-redir
(ss-redir args... </dev/null &>>/var/log/ss-redir.log &)
(ssr-redir args... </dev/null &>>/var/log/ssr-redir.log &)
# ss-redir args
-s <server_addr> # 服务器地址
-p <server_port> # 服务器端口
-m <server_method> # 加密方式
-k <server_passwd> # 用户密码
-b <listen_addr> # 监听地址
-l <listen_port> # 监听端口
--no-delay # TCP_NODELAY
--fast-open # TCP_FASTOPEN
--reuse-port # SO_REUSEPORT
-u # 启用 udp relay
-v # 启用详细日志输出
# ssr-redir args
-s <server_addr> # 服务器地址
-p <server_port> # 服务器端口
-m <server_method> # 加密方式
-k <server_passwd> # 用户密码
-b <listen_addr> # 监听地址
-l <listen_port> # 监听端口
-O <protocol> # 协议插件
-G <protocol_param> # 协议参数
-o <obfs> # 混淆插件
-g <obfs_param> # 混淆参数
-u # 启用 udp relay
-v # 启用详细日志输出
如果还是不清楚怎么写,我再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 ss-libev 透明代理
# 假设服务器信息如下:
# 服务器地址: ss.net
# 服务器端口: 8080
# 加密方式: aes-128-gcm
# 用户密码: passwd.ss.net
# 监听地址: 0.0.0.0
# 监听端口: 60080
# proxy_runcmd 如下:
(ss-redir -s ss.net -p 8080 -m aes-128-gcm -k passwd.ss.net -b 0.0.0.0 -l 60080 -u --reuse-port --no-delay --fast-open </dev/null &>>/var/log/ss-redir.log &)
# proxy_kilcmd 如下:
kill -9 $(pidof ss-redir)
# ssr-libev 透明代理
# 假设服务器信息如下:
# 服务器地址: ss.net
# 服务器端口: 8080
# 加密方式: aes-128-cfb
# 用户密码: passwd.ss.net
# 协议插件: auth_chain_a
# 协议参数: 2333:protocol_param
# 混淆插件: http_simple
# 混淆参数: www.bing.com
# 监听地址: 0.0.0.0
# 监听端口: 60080
# proxy_runcmd 如下:
# 如果没有协议参数、混淆参数,则去掉 -G、-g 选项
(ssr-redir -s ss.net -p 8080 -m aes-128-cfb -k passwd.ss.net -O auth_chain_a -G 2333:protocol_param -o http_simple -g www.bing.com -b 0.0.0.0 -l 60080 -u </dev/null &>>/var/log/ssr-redir.log &)
# proxy_kilcmd 如下:
kill -9 $(pidof ssr-redir)
# v2ray 透明代理:
# 对于 Systemd 发行版
proxy_runcmd='systemctl start v2ray'
proxy_kilcmd='systemctl stop v2ray'
# 对于 SysVinit 发行版
proxy_runcmd='service v2ray start'
proxy_kilcmd='service v2ray stop'
对于 ss-redir/ssr-redir,也可以将配置放到 json 文件,然后使用选项 -c /path/to/config.json
替代那一大堆参数。
特别注意,ss-redir、ssr-redir 的监听地址必须要设置为 0.0.0.0(即 -b 0.0.0.0
),不能为 127.0.0.1,也不能省略。
如果你使用的是 v2ray(此处的配置仅适用于 2018.11.05 v4.1
版本之后的 v2ray,含 v4.1 版本),那么你需要像下面这样配置 v2ray 客户端的 config.json(只需关注 inbounds
配置段,其它配置与 ss-tproxy 的使用无关),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代理方式为 REDIRECT + TPROXY(ss-tproxy 默认代理方式),如果你需要使用纯 TPROXY 代理方式,请将 "tproxy": "redirect"
这行注释掉,然后取消 "tproxy": "tproxy"
这行的注释,并且将 ss-tproxy.conf 里面的 proxy_tproxy
选项改为 true。
{
"log": {
"access": "/var/log/v2ray/access.log",
"error": "/var/log/v2ray/error.log",
"loglevel": "warning"
},
"inbounds": [
{
"protocol": "dokodemo-door",
"listen": "0.0.0.0",
"port": 60080,
"settings": {
"network": "tcp,udp",
"followRedirect": true
},
"streamSettings": {
"sockopt": {
//"tproxy": "tproxy" // tproxy + tproxy
"tproxy": "redirect" // redirect + tproxy
}
}
}
],
"outbounds": [
{
"protocol": "shadowsocks",
"settings": {
"servers": [
{
"address": "node.proxy.net", // server addr
"port": 12345, // server port
"method": "aes-128-gcm", // server method
"password": "password" // server passwd
}
]
}
}
]
}
有人反馈 v2ray 透明代理无法成功,请务必检查 v2ray 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配置。这是我测试用的 v2ray 配置:
config.json for client
{
"log": {
"access": "/var/log/v2ray/access.log",
"error": "/var/log/v2ray/error.log",
"loglevel": "warning"
},
"inbounds": [
{
"protocol": "dokodemo-door",
"listen": "0.0.0.0",
"port": 60080,
"settings": {
"network": "tcp,udp",
"followRedirect": true
},
"streamSettings": {
"sockopt": {
//"tproxy": "tproxy" // tproxy + tproxy
"tproxy": "redirect" // redirect + tproxy
}
}
}
],
"outbounds": [
{
"protocol": "shadowsocks",
"settings": {
"servers": [
{
"address": "node.proxy.net", // VPS 地址
"port": 12345, // VPS 端口
"method": "aes-128-gcm", // 加密方式
"password": "password" // 用户密码
}
]
}
}
]
}
config.json for server
{
"log": {
"access": "/var/log/v2ray/access.log",
"error": "/var/log/v2ray/error.log",
"loglevel": "warning"
},
"inbounds": [
{
"protocol": "shadowsocks",
"address": "0.0.0.0", // 监听地址
"port": 12345, // 监听端口
"settings": {
"method": "aes-128-gcm", // 加密方式
"password": "password", // 用户密码
"network": "tcp,udp"
}
}
],
"outbounds": [
{
"protocol": "freedom"
}
]
}
如果使用 chnonly 模式(国外翻进国内),请选择 gfwlist
mode,chnonly 模式下,你必须修改 ss-tproxy.conf 中的 dns_remote
为国内的 DNS,如 dns_remote='114.114.114.114:53'
,并将 dns_direct
改为本地 DNS(国外的),如 dns_direct='8.8.8.8'
;因为 chnonly 模式与 gfwlist 模式共享 gfwlist.txt、gfwlist.ext 文件,所以在第一次使用时你必须先运行 ss-tproxy update-chnonly
将默认的 gfwlist.txt 内容替换为大陆域名(更新列表时,也应使用 ss-tproxy update-chnonly
),并且注释掉 gfwlist.ext 中的 Telegram IP 段,因为这是为正常翻墙设置的。要恢复 gfwlist 模式的话,请进行相反的步骤。
dns_modify='boolean_value'
:如果值为 false(默认),则 ss-tproxy 在修改 /etc/resolv.conf 文件时,会采用 mount -o bind
方式(不直接修改原文件,而是“覆盖”它,在 stop 之后会自动恢复为原文件);如果值为 true,则直接使用 I/O 重定向来修改 /etc/resolv.conf 文件。一般情况下保持默认就行,但某些时候将其设为 true 可能会好一些(具体什么时候我也不太好讲,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你使用默认的 mount 方式出现了问题,那就换为重定向方式)。
opts_ss_netstat='auto|netstat|ss'
选项的意思是,在检测 tcp/udp 端口时,应该使用哪个检测命令,默认为 auto,表示自动选择(如果有 ss 就使用 ss,否则使用 netstat),设为 netstat 表示使用 netstat 命令来检测,设为 ss 表示使用 ss 命令来检测。之所以添加这个选项,是因为某些系统的 ss 命令有问题,检测不到 udp 的监听端口,导致用户误以为 udp 端口没有起来。如果你也遇到了这个问题,请将该选项改为 netstat。
ipts_non_snat='true|false'
选项的意思是,是否需要设置 SNAT/MASQUERADE 规则,如果为 true 则表示不设置 SNAT/MASQUERADE 规则,如果为 false 则表示要设置 SNAT/MASQUERADE 规则(默认值)。如果你使用“代理网关”或者“透明桥接”模式,请将该选项改为 true,因为不需要 SNAT/MASQUERADE 规则,只有当你在“出口路由”位置运行 ss-tproxy 时才需要配置 SNAT/MASQUERADE 规则(所谓出口路由位置就是至少有两张网卡,一张连接外网,一张连接内网)。
端口映射
如果 ss-tproxy 运行在“代理网关”,最好将 ipts_non_snat
设为 true,否则端口映射必定失败(好吧,即使将其设为 true,在某些情况下端口映射依旧会失败)。我们先来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设为 false 会导致端口映射失败。假设拨号网关为 192.168.1.1,代理网关为 192.168.1.2,内网主机为 192.168.1.100;在拨号网关上设置端口映射规则,将外网端口 8443 映射到内网主机 192.168.1.100 的 8443 端口;在代理网关上运行 ss-tproxy(假定分流模式为 gfwlist),然后将内网主机 192.168.1.100 的网关和 DNS 设为 192.168.1.2;此时代理网关以及内网主机均可透过代理来上网。
在内网主机 192.168.1.100 上运行端口为 8443 的服务进程,然后我们从其它外网主机(假设 IP 为 2.2.2.2)连接此端口上的服务。首先,外网主机向拨号网关的 8443 端口发起连接(假设 IP 为 1.1.1.1),即 2.2.2.2:2333 -> 1.1.1.1:8443
,然后拨号网关查询到对应的端口映射规则,于是做 DNAT 转换,变为 2.2.2.2:2333 -> 192.168.1.100:8443
,然后通过内网网卡送到了 192.168.1.100 主机的 8443 端口(SYN 握手请求成功到达);然后服务进程会发送 SYN+ACK 握手响应包,即 192.168.1.100:8443 -> 2.2.2.2:2333
,因为内网主机的网关为 192.168.1.2,所以 SYN+ACK 包将被送到代理网关上,因为目的地址 2.2.2.2 并没有在 gfwlist 列表中,所以放行,经过 FORWARD 链,到达 POSTROUTING 链,问题来了,ss-tproxy 已经在 POSTROUTING 链的 nat 表上设置了 SNAT 规则(ipts_non_snat
为 false),所以将被转换为 192.168.1.2:6666 -> 2.2.2.2:2333
,而当这个数据包到达拨号网关时,拨号网关检查发现这个源地址并不是 192.168.1.100:8443,所以并不会按照端口映射规则将其转换为 1.1.1.1:8443 -> 2.2.2.2:2333
,而是将其映射为一个随机端口,如 62333,所以外网主机接收到的 SYN+ACK 包的源地址是 1.1.1.1:62333,这显然是无法成功建立 TCP 连接的。
所以,对于 gfwlist 模式,只需要将 ipts_non_snat
设为 true,端口映射基本上就能正常工作。而对于 chnroute 模式,即使将 ipts_non_snat
设为了 true,在某些情况下依旧会失败,怎么说呢?比如你在 IP 为非 chnroute list 的外网主机上连接拨号网关上的映射端口,SYN 包没问题,会成功到达内网主机,但是 SYN+ACK 包在经过代理网关时,因为这个目的 IP 并不位于 chnroute list,所以会被送到代理网关上的代理进程(比如 ss-redir),也就是说这个 SYN+ACK 包会走代理出去,这显然会握手失败。如果你要让它握手成功,就必须将对应的目的 IP 放行,或者改用 gfwlist 模式。而 global 模式就不用说了,无论目的 IP 是国内还是国外,通通走代理,所以全都会握手失败,解决方法和 chnroute 模式一样,要么放行,要么用 gfwlist 模式。
但实际上,如果内网主机需要映射到外网,那么它们通常也不需要设置什么代理(即不用将网关和 dns 指向 ss-tproxy 主机),而不更改这些主机的 gateway 和 dns 自然就不会出现上述端口映射问题,因为根本不会经过 ss-tproxy,无论去程还是回程。
桥接模式
上图由 @myjsqmail 提供,他的想法是,在不改变原网络的情况下,让 ss-tproxy 透明代理内网中的所有 TCP、UDP 流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拨号路由”下面接了一个“桥接主机”,桥接主机有两个网口,一个连接出口路由(假设为 wan),一个连接内网总线(假设为 lan),然后将这两张网卡进行桥接,得到一个逻辑网卡(假设为 br0),在桥接主机上开启“软路由功能”,即执行 sysctl -w net.ipv4.ip_forward=1
,然后通过 DHCP 方式,获取出口路由上分配的 IP 信息,此时,桥接主机和其它内网主机已经能够正常上网了。
然后,在桥接主机上运行 ss-tproxy,此时,桥接主机自己能够被正常代理,但是其它内网主机仍然走的直连,没有走透明代理。为什么呢?因为默认情况下,经过网桥的流量不会被 iptables 处理。所以我们必须让网桥上的流量经过 iptables 处理,首先,执行命令 modprobe br_netfilter
以加载 br_netfilter 内核模块,然后修改 /etc/sysctl.conf,添加:
net.ipv4.conf.all.rp_filter = 0
net.ipv4.conf.default.rp_filter = 0
net.ipv4.conf.all.route_localnet = 1
net.ipv4.conf.default.route_localnet = 1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 = 1
net.bridge.bridge-nf-call-ip6tables = 1
net.bridge.bridge-nf-call-arptables = 1
保存退出,然后执行 sysctl -p
来让这些内核参数生效。
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设置 ebtables 规则,首先,安装 ebtables,如 yum -y install ebtables
,然后执行:
ebtables -t broute -A BROUTING -p IPv4 -i lan --ip-proto tcp -j redirect --redirect-target DROP
ebtables -t broute -A BROUTING -p IPv4 -i lan --ip-proto udp --ip-dport ! 53 -j redirect --redirect-target DROP
如果 proxy_tproxy
为 false,那么你还需要修改 ss-tproxy 里面的 iptables 规则,将 REDIRECT 改为 DNAT,如:
# old
iptables -t nat -A TCPCHAIN -p tcp -j REDIRECT --to-ports $proxy_tcport
# new
iptables -t nat -A TCPCHAIN -p tcp -j DNAT --to-destination 127.0.0.1:$proxy_tcport
没出什么意外的话,现在桥接主机和其它内网主机的 TCP 和 UDP 流量应该都是能够被 ss-tproxy 给透明代理的。
还有一点,请将 /etc/ss-tproxy/ss-tproxy.conf
里面的 ipts_non_snat
选项改为 true,因为不需要 SNAT 规则。
钩子函数
ss-tproxy 支持 4 个钩子函数,分别是 pre_start
(启动前执行)、post_start
(启动后执行)、pre_stop
(停止前执行)、post_stop
(停止后执行)。举个例子,在不修改 ss-tproxy 脚本的前提下,设置一些额外的 iptables 规则,假设我需要在 ss-tproxy 启动后添加某些规则,然后在 ss-tproxy 停止后删除这些规则,则修改 ss-tproxy.conf,添加以下内容:
function post_start {
iptables -A ...
iptables -A ...
iptables -A ...
}
function post_stop {
iptables -D ...
iptables -D ...
iptables -D ...
}
自启
cp -af ss-tproxy.service /etc/systemd/system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enable ss-tproxy.service
关于自启我要多说几句,之前的开机自启是有问题的,有一定几率会失败,不过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说起来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启动之前先 ping 114.114.114.114,直到 ping 成功了才会执行 ss-tproxy start
。经过测试,加了这个 ping 命令后,自启就没有问题了,可以确保在网络准备好之后再启动 ss-tproxy 脚本。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是 ArchLinux,也可以利用 netctl 的 hook 脚本来启动 ss-tproxy,具体做法如下:
假设你的网卡配置文件为 /etc/netctl/eth0
(如果有多张网卡,那就选择“外网网卡”,也就是通过哪张网卡上网就选哪张网卡),进入 /etc/netctl/hooks
目录,创建一个空文件(即钩子文件,本质是 shell 脚本),然后给这个文件加上可执行权限(没有执行权限的钩子不会被 netctl 执行),比如我就创建一个名为 eth0.hooks 的文件(文件名随便,无要求):
cd /etc/netctl/hooks
touch eth0.hooks
chmod +x eth0.hooks
然后使用你喜欢的文本编辑器打开 eth0.hooks 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bin/bash
if [ "$Profile" = 'eth0' ]; then
function onStart {
/usr/local/bin/ss-tproxy start
return 0
}
function onStop {
/usr/local/bin/ss-tproxy stop
return 0
}
ExecUpPost='onStart'
ExecDownPre='onStop'
fi
脚本内容本身具有很好的自我解释性,我就不详细解释了,需要注意的是 "$Profile" = 'eth0'
,因为默认情况下任何一张网卡的启动和停止都会搜寻 /etc/netctl/hooks
下的可执行钩子脚本,而我们实际上只需要关心 /etc/netctl/eth0
网卡的启动事件和关闭事件,所以就做了一下这个判断。编辑完之后保存退出,然后 reboot 测试一下是否能够正常自启动(当然你的 /etc/netctl/eth0
要配置自启动,即 netctl enable eth0
)。
注意,如果你使用 systemctl enable ss-tproxy.service
方式配置了 ss-tproxy 的开机自启,那么应该避免直接使用 ss-tproxy start|stop|restart
这几个命令(当然除了这几个命令外,其它命令都是可以执行的,比如 ss-tproxy status
、ss-tproxy update-gfwlist
),为什么呢?因为 systemctl 启动一个脚本之后,systemctl 会在内部保存一个状态,即脚本已经 running,然后只有当你下次使用 systemctl 停止该脚本的时候,systemctl 内部才会将这个状态改为 stopped。所以配置 ss-tproxy 开机自启后,这个服务的状态就是 running,如果你执行 ss-tproxy stop
来停止脚本,那么这个服务状态是不会变的,依旧是 running,但实际上它已经 stopped 了,而当你执行 systemctl start ss-tproxy
来启动脚本时,systemctl 并不会在内部执行 ss-tproxy start
,因为这个服务的状态是 running,说明已经启动了,就不会再次启动了。这样一来就完全混乱了,你以为执行完毕后 ss-tproxy 就启动了,然而实际上,执行 ss-tproxy status
看下还是 stopped 的。所以我说如果配置了 service 方式的开机自启,就不要使用 ss-tproxy start|stop|restart
这 3 个命令了!应使用 systemctl start|stop|restart ss-tproxy
。
用法
ss-tproxy help
:查看帮助ss-tproxy start
:启动代理ss-tproxy stop
:关闭代理ss-tproxy restart
:重启代理ss-tproxy status
:代理状态ss-tproxy check-command
:检查命令是否存在ss-tproxy flush-dnscache
:清空 DNS 查询缓存ss-tproxy flush-gfwlist
:清空 ipset-gfwlist IP 列表ss-tproxy update-gfwlist
:更新 gfwlist(restart 生效)ss-tproxy update-chnonly
:更新 chnonly(restart 生效)ss-tproxy update-chnroute
:更新 chnroute(restart 生效)ss-tproxy show-iptables
:查看 iptables 的 mangle、nat 表ss-tproxy flush-iptables
:清空 raw、mangle、nat、filter 表
ss-tproxy flush-gfwlist
的作用:因为 gfwlist
模式下 ss-tproxy restart
、ss-tproxy stop; ss-tproxy start
并不会清空 ipset-gfwlist
列表,所以如果你进行了 ss-tproxy update-gfwlist
、ss-tproxy update-chnonly
操作,或者修改了 /etc/tproxy/gfwlist.ext
文件,建议在 start 前执行一下此步骤,防止因为之前遗留的 ipset-gfwlist 列表导致各种奇怪的问题。注意,如果执行了 ss-tproxy flush-gfwlist
那么你可能还需要清空内网主机的 dns 缓存,并重启浏览器等被代理的应用。
如果需要修改 proxy_kilcmd
(比如将 ss 改为 ssr),请先执行 ss-tproxy stop
后再修改 /etc/ss-tproxy/ss-tproxy.conf
配置文件,否则之前的代理进程不会被 kill(因为 ss-tproxy 不可能再知道之前的 kill 命令是什么,毕竟 ss-tproxy 只是一个 shell 脚本,无法维持状态),这可能会造成端口冲突。当然也有一种取巧的办法,那就是在 proxy_kilcmd 中 kill 所有可能使用到的代理进程,比如你经常需要从 ss 切换为 ssr(或者从 ssr 切换为 ss),那么可以将 proxy_kilcmd 写为 kill -9 $(pidof ss-redir) $(pidof ssr-redir)
,这样你就不需要先 stop 再改配置再 start 了,而是直接改好配置然后 restart。
小技巧,如果你觉得切换代理时要修改 ss-tproxy.conf 很麻烦,也可以这么做:将 proxy_runcmd 和 proxy_kilcmd 改为空调用,如 proxy_runcmd='true'
、proxy_kilcmd='true'
,然后配置好 proxy_server,将所有可能会用到的服务器地址都放进去,当然 proxy_dports 也可以配置好要放行的服务器端口,最后执行 ss-tproxy start
来启动 ss-tproxy,因为我们没有写代理进程的启动和停止命令,所以会显示代理进程未运行,没关系,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启动对应的代理进程,假设为 ss-redir 且使用 systemd 进行管理,则执行 systemctl start ss-redir
,现在你再执行 ss-tproxy status
就会看到对应的状态正常了,当然代理也是正常的,如果需要换为 v2ray,假设也是使用 systemd 进行管理,那么只需要先关闭 ss-redir,然后再启动 v2ray 就行了,即 systemctl stop ss-redir
、systemctl start v2ray
,相当于我现在启动的只是一个代理框架,ss-tproxy 启动之后基本就不需要管它了,可以随意切换代理。
日志
脚本默认关闭了详细日志,如果需要,请修改 ss-tproxy.conf,打开相应的 log/verbose 选项
- dnsmasq:
/var/log/dnsmasq.log
- chinadns:
/var/log/chinadns.log
FAQ
ss-tproxy 常见问题解答